搜索 "试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共:990 篇文章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一人公司又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2006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允许设立的一种新模式,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法人股东投资,投资人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 ...
  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转回、冲销等环节,基本上都涉及到对会计损益的影响,同时,它使得资产的计价基础发生重大改变,直接关系到资产的计税基础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此,税法作出了相关规定。本文就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讨论其中的纳税调 ...
  用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原有会计制度编制的报表相比有较大变化,如果仍按照原有含义去解读部分财务指标,可能会对报表的理解产生较大歧义,误导投资或管理决策。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或投资者财务分析中,必须对部分指标重新进行修订。笔者在此仅就两个常用的财务 ...
  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分别做了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 ...
我国各级政府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改革发展,那么,作为财政政策实施对象的各类企业,收到财政投资及各类财政资金应当如何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呢?   我国各级政府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改革发展,那么,作为财政政策实施对象的各类企业,收到财政投资及各类财政资金应当如何进行财务处 ...
  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情形主要有出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减值资产用于债务重组、报废等,在此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会计与税务处理之间的差异。本文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一、出售或报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企业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按照会计制度 ...
  在现金流量表的正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特殊调整业务。然而在实务操作中,公式中的应收账款有时 ...
  一、案例的提出与分析   近日,某税务中介机构按照协议约定对南阳市某水泥有限公司2009年上半年纳税情况审查时发现,截至6月份,挂“其他应付款”账户的销售装卸运输费累计达430万元。该企业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各种标号水泥。2006年5月被主管国税 ...
  公允价值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联储与国会改革进程中的一部分。   --Thomas B. Sanders   在2008年10月3日经表决成为法律的“问题资产援助计划”中,暂时停止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该准则是在此前的一年开始逐步推行的。负责银行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于股权投资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因为,股权投资回收金额不确定、到期日不固定,不宜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理。显然,股权投资也不能作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 ...
  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8种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是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二是销售代销货物;三是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是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 ...
  一、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规定   套期保值是期汇交易的一种。在外币业务处理中,对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当期确认法,即在当期损益中确认;二是递延确认法,即递延到结算日确认。目前,国际上一般按企业签约的目的不同而对期汇合同进行如下分类:一是 ...
  一、运费收入会计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条例第六条第一款所称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 ...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中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会计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其会计处理方法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另一种是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前一种情况应按准则要求调整 ...
  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贷款损失准备金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成为银行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对于常见的三种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模型,许多人对此却并不大了解,我们在此做以简要的介绍和比较。   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LossModel)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 ...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和与国际准则的比较等方面,而对会计目标、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列报等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展示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历程,剖析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实质,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 ...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较以前财政部的会计处理规定有了新的变化,根据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和我国国情作了改进。本文就对少数股权处理的理论基础、列示以及账务处理等变化作探讨。   一、少数股权处理所依据的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   对于少数股权的定义 ...
  2008年1月10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完成了企业合并项目第二阶段的全部工作,发布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IFRS 3)和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 27),并自2009年1月1日之后开始的年度财务报表开始生效。企 ...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由于预算单位性质和项目类别不同,预算资金垫付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每年的预算报人代会审议通过要到三、四月份,而财政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在这个时间差内,项目预算未下达。如果预算单位要开展项目,通常会用单位的结余资金、原账户资金和 ...
  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在会计理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由“营业收益观”转向“全面收益观”、由“历史成本观”转向“公允价值观”、由“制度导向”或者“规则导向”转向“原则导向”或者“目标导向”等。通过对现行准则的学习,笔者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