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连续的、反复循环的过程,人们总是从经验中学习.以不断提高认知和判断的能力。对不同的会计事项进行不同的会计判断,之前的判断结果对会计人员具有反馈作用。正面的判断结果被反馈给会计人员后,日后在对同类事项进行判断时,其判断信心和职业敏感度会有所增强;反之,则会提高其警惕性并积累相关的经验教训。反馈的频率越高、越具体、越及时,对判断主体行为心理的影响和调整效果越好。
二、基于行为心理分析的会计职业判断质量提升
会计人员的行为心理复杂且多变,除了上述一些阶段性出现的因素外,有些心理因素如努力程度、情绪、判断倾向、性格等在整个判断过程中都会存在并影响判断质量。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时的行为心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理解,目的是对其有一定的把握和控制,以期发挥部分行为心理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克服负面作用,尽量减少会计职业判断偏误,提升判断质量。
(一)满足个体合理需要、抑制不良动机心理学认为,需要引发动机。想要激发个体的积极合理的行为动机,首先应满足个体的某些合理的可行的需要。对于会计人员的合理需要,企业管理当局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基本需要的满足,如工资、福利待遇.可以激发会计人员内在的积极性;反之,其有可能违背管理当局的意愿,进行不当甚至是违规违法的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此时,会计人员本身所具有的职业技能就成了会计个体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也成了不良动机的诱因。因此,对会计人员合理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和适当的物质、非物质结合的激励会抑制不良动机.在无形中激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技能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形成一定压力心理学的强化原理表明,对正确的行为方式给予肯定和表彰,或对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都能促使会计个体对其合理化行为的保持与延续,能增强会计个体保持合理化行为的积极性,使其把合理化行为保持下去的动机更强烈。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领域中的机会主义盛行。在会计人员所处的环境内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相当于设置一种预警性精神控制的自检规则,以保证职业判断的合理合法。因此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其最大限度地避免判断偏误,主动追求高质量的判断结果。
(三)开展行为心理学习、优化心理素质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可以提升其认知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调节平衡能力,有利于做出准确、有效的判断。笔者认为,该种学习和培训对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优化会有明显的效果。心理素质是判断主体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行为处理经济业务与事项时,保持沉着冷静和思维的清醒,偏误较少。差的心理素质,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具备一定的行为心理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克服困难、决策果断;同时对判断中可能产生的偏见有更清醒的认识,最终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保持职业谨慎态度,保证职业判断行为顺利进行,积极主动地提高判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