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
发布时间:2013-05-24 点击数:5012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摘 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是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合理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
2.明确范围、先易后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由易到难可以分为项目效益评价、单位效益评价、部门效益评价和综合效益评价四个层次。
3.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对支出项目的考评,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实行综合评价。
(二)健全组织机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地方财政局统一组织管理,负责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人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公共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各主管部门、支出项目单位等是财政支出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根据不同的考评范围,分别负责对财政支出、部门支出、单位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工作。
(三)制定管理办法
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准则,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实行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研究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内容、范围、评价方法、指标设定、工作程序、组织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事宜,使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管理办法。
(四)建立考评体系
绩效评价考评体系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构成,它明确了财政支出效益量化的范围和标准,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性保障。评价指标可以在现行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借鉴经验,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相结合的原则,考虑项目指标的简便易行和适用性,可将评价指标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及补充指标。评价标准是对考核指标的量化,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经济效益指标可以表示为收益、成本的比例,收益、成本的具体内容视不同效益指标而异;社会效益指标标准往往由于支出项目涉及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而各不相同。评价标准并非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评价的具体目标、组织实施机构、评价对象不同而调整。
(五)强化评价结果的约束力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研究和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不仅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而且对项目具体执行行为和各有关责任人实施有效制约和监督。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反映出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以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六)建立健全信息支持系统
在西方国家,评价机构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公共支出评价数据库,为评价各类支出的投入水平、效益状况,开展支出绩效历史的、横向的分析比较,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应充分借鉴并吸收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利用的经验,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实践,做好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工作,开展评价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研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支持系统。
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整合评价数据资源,实现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效率,在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将绩效评价信息平台与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项目库衔接,更加科学有效的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闫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式研究.商业经济.2010(10)
[2]财政部预算司.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国财政
[3]饶洁.如何构建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金融
[4]黄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天府新论.2008(6)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