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是相互联系的,其属性具有稳定性,事物也发展变化的,其态势是变化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也不例外,不仅反映在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品种的增减变化上,也反映在功能增减变化上,甚至反映在自身的存废变化上。运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功能定位、业务品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联系,防止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绩效评价过于僵化或过于随意的倾向。
(三)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
比较分析是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方法,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具体方法。在缺乏明确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情况,运用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通过对政策性金融自身计划、目标、战略的比较,以及国内外政策性金融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合理界定政策性金融提供政策性产品、发挥政策性功能的总量、速度、深度、效率等问题,有利于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的评价认定,防止孤立地以绝对数值为标准确定绩效评价的倾向。
(四)动机分析与效果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动机与效果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同的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反之亦成立。对政策性金融行为活动进行绩效评价时,运用动机分析与效果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注重效果分析也重视效果背后的动机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的统一与分离,防止绩效评价时出现只重效果、忽视探索创新的意义的倾向。
(五)抽象分析与实例应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政策性金融绩效评价最终反映在定性上,是抽象分析的结果。要保证审计抽象分析结论的合理性,一般都需要具体实例进行应证,尽管实例的多少影响合理性的程度。运用抽象分析与实例应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提升绩效审计评价的层次性和合理性,防止出现就事论事导致审计建议拘于小节缺乏宏观性或过分强调了宏观性而无实例支撑失之空洞的倾向。这种方法特别是在反映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时,尤应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