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现状与发展的研究[2]
发布时间:2011-10-20 点击数:402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服务成本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尽管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提供的主要是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但由于所掌握和耗费的经济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向服务对象收取的服务费或捐赠人的无偿捐赠,因而对其管理和使用的经济 ...

    
    二、我国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的设想与展望
    (一)改革现行财务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成本效益观念,督促事业单位加强成本费用核算,努力实现财务绩效最大化
    为更好地建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必须作根本的改革,即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事业活动的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应计、待摊等项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计量,才能解决各会计要素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才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权益等会计要素的价值,从而更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事业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
    其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运用权责发生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以往的实务中,事业单位的部分会计业务已经运用了权责发生制,如按一定比例或标准提取修购基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但是,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作根本性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特征,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改革研究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修改,还需要立法、预算管理制度、应用软件设计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套,以维护事业单位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行,结合多重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以货币计量为基础,但由于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缺乏足够的价格信号,过分追求货币计量会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陷入困境。因此,应暂时避开这一难题,除货币计量外,对于虽无法确切地加以计量,但可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地予以估计的成本费用,可以采用实物指标、劳动指标、质量指标、价格替代、建立数学模型甚至用文字表述来进行计量和反映。同时,结合多重计量假设,多重计量假设还体现在货币计量形式内部也应采用多重计量属性,不仅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可以使用,公允价值、机会成本、替代成本等新兴的计量属性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中有选择地使用。
    (三)加强土地、品牌等无形资产管理,更合理地确定事业单位成本的补偿方法与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品牌等无形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应在宏观层面上对以上特殊资产制定专门的会计制度,或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加以强调,包括土地、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计价原则、摊销方法、减值测试等。由于无形资产的计价比较复杂,不像有形资产那样有明确的原始成本,因此,在成本计量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无形资产能使事业单位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获取收益。所以,应按照受益期限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期摊销。
    (四)结合事业单位自身使命的多元化开展内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仅仅通过短期的努力无法实现。理论来源于实践,在现阶段,可尝试推行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加强自身管理,而且有利于公共产品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制订与完善成本核算规则,从而推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发展。
    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自身使命的多元化,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成本开支范围,如作业成本法、内部成本转移价格制度等,制定相应的费用归集和分配标准,从而计算出其内部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费用数额并将这种成本信息提供给单位管理人员使用。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它既不是“完全”的成本核算,也不是“严格”的成本核算,只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计算,为考核业务成果、制定收费标准、筹划资金来源、落实经济责任、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这在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并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和现实探讨。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会计体系的一部分,涉及整个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地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充分提高事业单位所耗费公共资源的效能、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奠定基础。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