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述观点正好相反,有些观点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经济波动,甚至认为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是会计“惹的祸”。
1.加剧波动性。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采用盯市(mark-to-market)的公允价值计量会使资产计价波动,如果将其变动计入损益就会加剧收益的波动性,特别是对在流动的二级市场中没有活跃交易的资产,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或估值技术的不成熟,会导致人为操纵公允价值信息。在亲经济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下,公允价值的使用会“推波助澜”,即在经济繁荣期,银行资产、利润、资本都可能被高估,高估的利润将使信用进一步扩张,产生经济泡沫;而在经济衰退期,资产价值的快速下降对银行利润和资本的影响加剧,进而造成银行信贷过度紧缩,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中,加剧了金融动荡。
2.削弱流动性。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资金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能快速购买或出售证券,而不会对价格产生严重影响。资金流动性是指当负债到期时,企业的资金不足以偿还负债,同时也无法在短期内募集额外资金的风险。这两类流动性相互依存,都与当前的金融危机有关。2008年美国25家金融机构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流动性缺失。银行为了保持风险头寸的相互匹配将会积极进行套期、证券化,或将风险转嫁给客户,因此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将被限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以此视角而言,公允价值会计鼓励银行过分强调短期收益,从而牺牲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和投资需求。这就使很多市场失去了流动性,缺乏交易对手,根本无从估价,很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已不能取得市价估值。
3.降低可比性。首先,公允价值选择权(即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应用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而公允价值在金融企业间运用程度的差异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其次,在公允价值会计下,当没有可观察的市场价值时,企业可能会运用估价模型来估计公允价值。由于目前存在不同的估价模型,这些模型又有着不同的信息输入和前提假设,如果这些模型的输入和前提假设在企业之间及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运用存在差异,可能会显著地降低信息的可比性。
4.运用不对称。公允价值主要运用于金融资产,而在金融负债中却运用较少。由于至今尚没有一种计量金融机构活期存款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可行方法,其按面值计量似乎合乎情理,因为它是储户要求的提取金额,但该方法忽略了密切而无形的储户关系的价值,就产生了提款期和折现期的问题。由于公允价值在资产与负债计量中的不对称性,使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波动不能对冲,加剧了企业资产与收益的波动。
简言之,公允价值信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又会增加财务报告波动性,且具有放大效应,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洞察力,以提升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另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抑制其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