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机动船严重冲击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并且,“洋船往来长江,实获厚利,喧宾夺主,害不独商。”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航运业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各国在华轮船公司随即展开恶性竞争。在华赚取了十多年暴利的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轮船老化,缺乏竞争力,地盘日益减小。到后来,其独享的汉口、九江之利,也因招商局“江宽、江永两船到”而“气夺”。加上美国内战结束,国内市场诱惑力巨大,旗昌公司决定出售。1877年,在198万两官银的支持下,招商局投资222万两收购了旗昌所属旧船和设备。该局船只数量从12艘增加到33艘,吨位突破400万吨,占当时在各通商口岸进出的中外轮船吨位总数的36.7%。
外国的轮船公司明确地感受到巨大的威胁,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英国太古、怡和等“洋商忌之益深,极力跌价倾轧”。清廷认为与洋船竞争“关系商务,不可半途而废,致为外人耻笑,并堕其得专中国利权之计”,加大对船局的扶助:官方贷款“分年还本,缓缴利息”;“自光绪四年(1878年)起,苏浙海运漕米必须照四五成一律加拨,不准再有短少”;“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局船照章承运”;“准令华商轮船在沿江沿海及内河不通商口岸自行贸易”。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迫使在降价竞争中损失惨重的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在1878年与之达成妥协,签订了“齐价合同”。
1882年前后和1890年,怡和、太古公司又展开恶性竞争,甚至以三四成乃至一成、五厘的价格抢客户,使得招商局“股价日跌”、赢利锐减。招商局“请将采运局平粜免税之米、援官物例归局专装以抵御之”,使得疲惫不堪的外国公司不得不再次妥协,分别于1883年、1893年两次签订“齐价合同”。
由此,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对外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
除了与外商的竞争,轮船招商局的投资和示范作用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同样意义非凡。招商局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民族工商企业,其中著名的包括: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厂矿公司,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中国第一条电话线,中国第一条铁路……上海轮船招商局就像是一只会下蛋的老母鸡,每一个蛋都分量十足。
在1985年之后,招商局总共向外投资的对象包括煤矿、纺织、铁厂、银行、铁路等领域,几乎囊括了晚清时期所有的洋务行业。总的投资额大约在286万两之巨,尤其是1896年到1903年的8年中,除1900年外,每年都有巨额的对外投资,7年总投资项目10项,投资总金额143万两,平均每年20多万两。无论从数额还是投资的频率上看,都高得惊人。
1896年,盛宣怀提取招商局资金80万两投资通商银行。1897年,在投资上海华盛纺织局32万两的同时,又把200万两的保险及公积基金填为股票发给股东,使招商局股东的股本在该年突增一倍,达到400万两。1898年至1903年,还连续向湖北铁厂、萍乡煤矿等投下多笔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