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商业化模式的利与弊[2]
作者: 杨世忠 财务与会计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数:560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业务出现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审计质量下降、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舞弊的现象会增加。为此,发展非商业化评鉴模式并由其来促进商业化评鉴模式和完善,是提高审计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商业化模式   对 ...

  三、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企来之间交易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否能够把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定关,取决于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假设会计师事务所认真执业,将会发生60万元的鉴定成本;不认真执业,将会发生20万元的鉴定成本。某企业的年度审计费用为100万元。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如果今年认真执业,预计明年的结果有两种:企业不再给业务,这样将有40万元的机会成本;企业继续给业务,这样还将获得40万元的收益。如果今年不认真执业,预计明年的结果也有两种:企业不再给业务,这样将有80万元的机会成本;企业继续给任务,这样还将获得80万元的收益。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认真执业而被处罚的力度和概率都很小,那他们就一定会选择不认真执业,因为那样才有得到最大收益的可能。对企业来说,对不认真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再给业务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也必然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一致:“不认真执业,继续给业务。”

  所以,只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定采取商业化评鉴模式,就一定会出现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心照不宣”地选择对双方最有利的结局。

  根据上述逻辑: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与其利益相关性成反比或非线性的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越差;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越好。

  可见,商业化的企业会计信息评鉴模式是有弊端的,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看作单纯的商品交易活动是有问题的。抛开企业方面的董事会建设不说,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结构不作改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发展不作限制、对审计市场不进行规范管理,其弊端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会愈演愈烈。

  四、关于改进会计信息质量评鉴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1、改善商业化评鉴模式

  (1)改变买单人身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买单人从企业经营管理当局转变为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即严格确认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是权益投资人,而不是企业管理当局。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必须有相应的审计费用预算安排。

  (2)改革现行审计收费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变单向收费为双向取费。首先,所有必须接受审计的企业每年向注册会计师协会按其营业额的一定比例交纳年度审计费用,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数、业务规模、执业质量等因素,按一定的程序向会计师事务所下达年度最基本经费预算。其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实际工作量按照行业规定的费率标准向被审计对象收取专项费用。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要考虑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既不加重企业的负担,也不使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大幅度下降。

  (3)限制进场人数,调节市场供需。注册会计师协会要根据审计市场规模合理测算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当审计业务规模扩大、注册会计师人数供不应求时,应适当降低注册会计师执业门槛或开放国内审计市场;当审计业务规模相对缩小、注册会计师人数供过于求时,应适当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门槛,加大对违规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

Total:3123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