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商业化模式的利与弊
作者: 杨世忠 财务与会计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数:543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业务出现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审计质量下降、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舞弊的现象会增加。为此,发展非商业化评鉴模式并由其来促进商业化评鉴模式和完善,是提高审计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商业化模式   对 ...

  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业务出现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审计质量下降、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舞弊的现象会增加。为此,发展非商业化评鉴模式并由其来促进商业化评鉴模式和完善,是提高审计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商业化模式

  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主流模式,是商业化模式,即企业通过支付审计费的方式来向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其审计业务活动,以得到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与鉴定结论。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能成为信用产品,才能获得应有的公信力。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向企业提供审计服务要收费,并且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支付的费用,这样,就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与鉴定服务的实质变成了一种商业性的交易,两者之间构成了特殊的买卖关系:即企业通过支付审计费用的方式向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其审计业务活动。

  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商业化模式利弊分析

  从经济人或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当企业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因为维护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而得到的待遇高,而维护股东利益或公众利益的成本较高的时候,当其在利害关系上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之际,就很难不站在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上来行事。因此,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与权益投资人之间利害关系一致,企业会计人员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可以保证为股东利益服务;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与权益投资人之间利害关系不一致,就很难保证他们会尽心尽力地为股东服务。为了避免这一点,由利害关系相对超脱的注册会计师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成为必然。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是专业化分工和不同分工之间通过交易的形式来进行协作。要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支付费用就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评鉴的商业化模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现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鉴定的商业化模式之利,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具有报酬保障。当注册会计师资源相对缺乏时,注册会计师执业收费高,社会地位也高。注册会计师要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高收费标准,就必须公正、公平执业,保持住自己的独立性。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注册会计师地位越超脱,执业越公正,越受到社会肯定,其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就越能得到保证,其执业的动力就越大。

  但是,上述分析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聘用会计师事务所要由真正的股东代表决定,付费也是真正的股东代表说了算;二是注册会计师的资源有限,注册会计师行业处于买方市场。然而现实中,这两个前提条件并不能总是存在。在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严重之时,向注册会计师付费的是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不可能不受其影响。第二个前提条件,目前正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随着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壮大,在国内审计市场上,不仅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而且国外大型会计公司甚至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审计市场来分一杯羹。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低价竞争早已不是新闻,商业化评鉴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

  据笔者对1990年—2006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违规事项的统计,自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建立17年以来,上市公司的违规比例平均达到6.93%的程度,其中,2000年、2001年、2002年更是分别达到了9.52%、14.97%、9.39%的高比例。在上市公司如此之高的违规事件里,属于会计信息违规的比例又高达75.83%。从绝对数看,2001年,在11142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07家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成为17年中会计信息违规最多的一年。此外,迄今被查出会计信息违规的上市公司竟然有58.76%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会计信息质量完全合格的审计报告

Total:3123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