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与基础功能的再造
作者: 蓝庆新 财务与会计 发布时间:2009-08-24 点击数:856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2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是基础功能建设的历程,是基础功能从不清晰到清晰的过程,是这一基础功能从扭曲到回归的过程。从性质上来看,可以将 ...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2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是基础功能建设的历程,是基础功能从不清晰到清晰的过程,是这一基础功能从扭曲到回归的过程。从性质上来看,可以将其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股权分置与基础功能的扭曲

  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存在着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市场基础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初建历程

  1984年,《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一文发表,建立资本市场的构想首次被提出,建设资本市场的舆论准备完成。同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向社会公开发行1万股,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序幕正式开。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这为中国证券交易提供了更加正式、方便、快捷的平台,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大发展阶段。1992年国家体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国家股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其授权的机构将国有资产投入到股份制企业而形成的股份,其股权行使人是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持有的财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外资股和个人股都是通过上市发行取得的。自此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就明确下来,股权分置制度也逐渐成为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功能发挥的重要问题。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专门机构,开了资本市场监管与规范的序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第一部法律文件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改革初期的认识局限决定了股权分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政府可用于生产投资的资金逐步减少,居民手中的资金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又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收缴企业的折旧金以及其他资本性资金,使得企业在运营中资本严重短缺。其直接后果是企业负债率上升,利息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下滑。在社会上,企业间的“三角债”膨胀,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增加,经济运行中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关系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自筹资金,第一批股票就这样应运而生。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是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作为补充银行信贷融资的一种辅助渠道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尚处计划经济体系之中,同时受制于社会资产存量和企业融资需求的现状,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只能选择占绝大多数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只有少量社会公众股流通的模式,这就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股权分置的弊端决定了资本市场基础功能的扭曲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市场经济过渡,股权分置问题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影响着资本市场基础功能的正常发挥。

  1.资源配置功能减弱。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般占上市公司股份的50%以上,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不流通使得其代表的资产无法进入动态的配置过程,既无法使国有经济从不具有优势的领域中撤出,也难以集中财力用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改造和发展。同时,国有股的不流通还使得国有股比例不断下降(因为很多公司在配股时,国有股和法人股放弃了配股权),也给投机操纵股市者留下了可乘之机,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弱化,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难度加大。

Total:3123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