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统领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计划与预算引导下展开的;全面预算也由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目标、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与财务风险相关的内控制度应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来加以设计。当然,企业是否实施严格完整的全面预算,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的形式(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滚动预算等)也应不拘一格,因地制宜。
4.大力加强企业的信息与沟通能力。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设计制度进行管理时,应特别注意提高外部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与分析能力。正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指出的,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比如说,对于人民币汇率、利率调整的时间、速度等,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都发布了相关的研究报告,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机构收集信息,据此评估风险大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
5.坚持实质重于形式,注意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企业任何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应当权衡成本与预期收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比如说,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其内控制度体系就不应该太复杂。对于主要的财务风险,应当设计简明的内控制度,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提高管理者的风险预测、评估与管理能力。有些政策或许是口头的而非书面的,但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应有效、自觉、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