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关于信息环境下审计理论结构创新的分析
作者: 屈哲   审计署 发布时间:2009-07-25 点击数:1079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一、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审计理论结构亦称审计理论体系,它是指人们从长期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计理论体系,对于加快审计理论的建设,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随 ...

  一、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审计理论结构亦称审计理论体系,它是指人们从长期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计理论体系,对于加快审计理论的建设,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软件、硬件、网络、通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迅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跟脚、支撑点,在信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外延、认定标准等都得到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张。

  当下审计理论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信息高速发展环境下,审计理论过于空洞,缺乏指导审计实践的实际意义;审计理论体系残缺不全,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因此,有必要对审计理论体系的建设作继续深入的研究,使之更符合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审计理论结构创新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二、信息环境下审计理论结构的特点讨论

  (一)多元网络性

  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信息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加固。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博弈论以及与审计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多元性的审计理论结构网络组织。而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各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则是这张网上的各个结点。审计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张、膨胀,意味着审计理论获得了更充足的理论养分,得到了更充分、更完善的发展。

  (二)动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完善,审计理论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充分汲取新的学科理论养分的同时,也应当掘弃了一部分不适合于信息环境下的陈乏的、过时的理论。并且,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结构的发展方向、趋势,同时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三)质量性

  信息环境下,质量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质量是信息的生命。审计理论结构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尤为重要。其质量性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品质性。尽管是审计理论基础在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期间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另外,作为根基、支撑点,其安全性、品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安全的、缺乏品质性的根基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能力。

  (四)交互渗透性

  审计理论结构的内涵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而这些学科、领域的理论并非简单的叠加构成审计理论结构,它们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则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信息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各学科间的渗透也日益频繁、紧密,它们通过移植、借用、感染三种方式共同组成一个有序的、交互渗透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网络,服务于审计理论。

  三、审计理论结构创新的指导思想

  审计依存于其所处的环境,受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影响,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指导思想对准国际审计,甚至企图一夜之间与国际审计接轨.是很不切实的。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在确定本国的审计结构时照搬其他国家。在我国,由于企业产权构成不同,对审计的目的与要求也不相同,存在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两大阵营(内审实际上并未起真正作用)。

  在信息环境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借助一套高科技软件工具,辅之其他专业软件(如海关报关软件、工程投资造价软件等)去拓展审计业务、建设审计队伍、创新审计文化、变革审计理论体系,把社会审计充分利用起来,并以此带动政府审计的研究,是可行的且有必要的。

  四、信息环境下审计理论结构的确认标准

  在信息高速发展环境下,审计理论结构创新的认定,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高科技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审计领域,加速了审计理论结构的更新换代,使得审计理论结构从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审计理论结构的确认标准大致或可能为:

Total:41234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