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强调慎之又慎并不是对多元化要一概否决,有几种情形的多元化是应该认真总结的。第一,企业产业和产品转型,而新进的行业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机会。比如,从雅戈尔历年的年报来看,服装对雅戈尔利润的贡献度越来越小。2002年雅戈尔的总体销售收入是24亿元,衬衫与西服的总收入是13亿元,占整个销售额的54%;2006年的销售收入是60亿元,其中衬衫与西服的总收入是17亿元,仅占28%。雅戈尔虽然声称不会放弃服装主业,但从3年前已经开始在地产界有所作为。资料显示,雅戈尔房地产收入从2002年的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9亿元,增加了280%。在公司净利润中,2006年房地产占比是35.7%,2007年中期则是36.99%。第二,公司在本行业已经达到规模极限。比如以羊绒衫闻名于世的民企鄂尔多斯集团,2003年宣布斥巨资建设煤、电、硅合金联产项目。公司掌门人王林祥的解释是:羊绒资源是有限的,全世界的羊绒每年只有12 000吨左右,中国占了8 000吨。我们已经在羊绒产业上创造了世界第一。鄂尔多斯当地煤炭、矿石储量非常丰富,价格世界最低,电厂的利润很高,这不仅可以让职工尽快进入小康,还可以拿回来反哺羊绒产业。第三,规避风险动机。一家一直奉行一元化、专营旅游的民企,2003年的“非典”差点把这个经营10年但利润很薄的企业葬送,而后的多元化让该公司至今充满生机。
所以,实施多元化既有公司内部需要,但更需要内在的能力。应该说我们的民企在决策多元化时,对其必要性往往考虑有余,而自身能力分析显得不足,“过度自信”是较为普遍的投资心理状态。2004年联想总裁杨元庆关于多元化有这样一段谈话:“变革就是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保证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匹配;其中心目的在于收回联想3年来在多元化道路上迈出的过多、过大的步子。…问题首先表现在多元化步子迈得过大,2000年的时候,联想比较单一,主要业务就是PC,那时候考虑企业要发展到更高境界,就要走多元化道路。而且投资人也不断要求我们增长,当时我们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是联想要做成国际化的、服务的、高科技的联想。但一路走下来,我们发现对多元化管理能力不够,多元化也影响了新业务进程,因为管理、财务资源有限,每一个新业务都得不到应该得到的资源保障,进而影响到了核心业务发展,使得核心业务同样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使得我们的营业规模、利润增长受到了限制。” 我希望这段至深的感慨能对那些已经或者试图多元化的民营企业以警示和启迪。理性的多元化标志决不是有无行业机会,而是企业自身必须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掌控产业经营的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承载能力和配置资源水平。如果连联想集团都能认为自己“多元化管理能力不够”、“财务资源有限”的话,其他大多民企多元化能力应该更属低下与不足。
当面对类似于杉杉控股公司投资、管理各类产业与业务时,还有另一视角的多元化需要讨论。企业投资的动机具体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实业投资。这类投资谋求主营业务收入和产品经营利润,关注企业的盈利模式,着眼于培育与提升具有本企业个性优势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投资经营的重点是在商品市场上,如杉杉集团投资经营的服装、生物、铜业等,实业投资属于上文提及的“多元化”问题。另一类属于财务投资。这类投资谋求投资品低价进和高价出的“投资收益”或者低价进和高价持有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且这类投资经营的重点在证券市场或产权市场,特别关注投资品的流动性。杉杉股份投资的宁波银行、创业基金和能源材料等项目应该划归财务投资。对这类财务投资不应该以前述理由简单决断不要盲目多元化,相反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投资态势,合理规划各类投资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平衡与协调。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的能力和资源许可的条件下,既要关注商品市场和商品经营,也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资本经营,还要关注货币市场和货币经营(比如套期保值)。从会计报表的视角,就是要同时投资经营“三张财务报表”:既要投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类,夯实投资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谋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持续改善,又要配置好各类对外投资,追求最大的投资收益和正的投资性现金净流量,对于这类投资的盈利能力考量可能并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投资退出机制,要在谋求较高流动性前提下提升其盈利能力。
民企实施财务投资时必须注意:①分清主次。实业投资是不变的主体,财务投资要次于实业投资。主次的意思是不能因为财务投资而拖累实业投资和商品经营。②风险隔离。应该采用“控股子公司”形式独立运作财务投资,屏蔽财务投资的种种风险,防范集团内部资金链的“多米诺骨牌”现象。③以能力为前提。财务投资在市场分析、项目选取、尽职调查、财务估值、风险控制等方面有别于实业投资,需要有专门人才和管理能力储备。④依法经营。这里是指如果民企决定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前要先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寄希望于从这些金融机构便利的取得资金尤其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行为是违法的。
曾经有一则报道:连续4年,雅戈尔老板李如成累计投资30多亿元,营建了一条包括纺织城、服装城及庞大的直营零售网络在内的超级产业链。但在宁波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看来,雅戈尔的做法显得不合时宜,“他还应该去放羊,因为羊毛也是自己生产的最好。”每当读到某个民企提出“打造产业链”的报道,我不禁会想起郑永刚的这句经典。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每个民企在做投资战略决策时,一定要选择好是“加法”还是“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