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从财务治理结构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控制权[3]
作者: 陈奕强 编辑:admin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9-02-10 点击数:209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摘要:本文从财务控制权的内涵及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出发,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控制权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基础 ...

      四、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

  (一)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要解决的就是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企业财务控制权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整顿是企业财务控制权的实现。控制权机制是总体企业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社会经济的产权角度来看,企业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个人之间交换财产权的一种方式,也是个人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这种产权交易的结果形成企业的所有权。根据产权理论,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由于合约的不完备性而产生的,剩余控制权是指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剩余索取权是指企业的总收入扣除固定的合同支付后的余额的要求要求权。企业所有权的配置,实际上也就是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企业控制权的本质,实际上是企业契约各方对企业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不管是企业剩余控制权还是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其核心部分都在财务方面“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而控制权的核心也是财务控制权,即是各方利益的焦点,不管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出资者,都期望能分享更多的财务控制权(李心合)。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企业控制权的合理配置,而控制权的核心则是财务控制权的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具有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要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E。在这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框架下,企业需协调好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从而实现“有效价值”的最大化。在利益相关者逻辑下,财务控制权是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的。而这种财务控制权安排的多样化特征从动态的角度看,就表现出了财务控制权的状态依存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基础

  公司财务控制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公司所有权安排为基础的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分享权安排的特别合约。也就是企业进行财权的配置必须是在所有权明确的基础之上,传统意义上企业所有权是属于股东的,但单靠股东投入的财务资本企业是无法运营下去的,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也是财务资源,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的是市场资源,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的是人力资源,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的是社会公共资源,所以企业的所有权也应与企业的资源投人相对应,由全体资源投人者共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公司财权是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理应如此,不过,由于各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其向公司提供资源的数量、性质、方式及风险特征不同,其所分享的公司财权的内容和方式亦有差别,各类利益相关者究竟如何分享公司的财权,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无疑也会改善目前的公司财权配置结构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的配置必须以“资源”为基础,以此来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相融的财务制度或者财务机制。在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中就必须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合理的治理地位和治理权益,其体现在所享有的财权大小以及所分享的财务控制权与财务收益权的对称性。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的财务治理权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即现代企业中代理问题的存在。通过对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的合理配置,将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并保证了经营者财务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员工作为公司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理应参与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员工的素质、行为方式及工作的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理财效果及目标的实现,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取决于员工对公司的财务控制权与财务收权的对等性。因此,使员工参与财务治理,将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一内核的建设,财务控制权配置才会得到制度保障,并使财务控制权配置落到实处,最终使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Total:3123

责任编辑:admin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