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管企业的特点
中管企业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主营业务也千差万别,要对中管企业开展效益审计,首先要深入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环境和特点,全面了解企业历史沿革,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中管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一)规模巨大。中管企业资产规模一般都在上千亿,有的甚至是上万亿。据统计,200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为12.2万亿元,净资产总额为5.39万亿元,利润总额7682亿元。2006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2007年有1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二)地位重要。中管企业一般都是行业龙头,在行业中具有主导地位,甚至在个别行业中具有行业管理职能或行业垄断地位。从中央企业总资产行业分布比重来看,依次主要集中在工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建筑业,尤其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等行业。许多中管企业不但居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三)组织结构复杂,组织形式集团化。目前,大部分中管企业都采取集团化的组织方式,大多采用多级法人形式,地域分布广、组织层次复杂,集团公司下面有众多的子公司、直属单位以及参股控股企业,而子公司下面又有子公司、分公司,有些企业的下属企业甚至也是集团化公司。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众多、管理链条长,管理层次多。
(四)立足主业,多元化经营。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有自己的主业,立足于特定的领域,对企业优质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同时又进行一定程度的多元经营。有相当数量的中管企业都是集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联合企业。
二、中管企业效益审计思路
针对中管企业的上述特点,鉴于中管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认识到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个企业来看待,而应从其代表的整个行业、系统来看,着眼于行业的宏观管理,深入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环境和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重点关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揭露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损失浪费、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改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由此,我们将中管企业效益审计的总体思路总结为:总体把握、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总体把握就要全面了解企业历史沿革,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分析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突出重点是指对大型企业的效益审计不是像经济活动分析一样去全面地评价企业,而是要抓住影响企业全局的问题,把握有没有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没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特别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内在的“硬伤”,这些问题不解决可能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健康发展,立足集团公司层面,选择对整个集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强化管理是指立足于服务企业深化改革、服务企业强化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从体制上推动改革;通过审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中管企业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愈加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使得集团公司很难掌控其内部成员企业的资金活动,其突出表现为集团成员单位各自为政,追求局部的财务目标,导致决策的次优化,降低了集团总部的资金实力和调控能力,同时也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
例如我们在对某公司审计中发现,该公司系统一方面货币资金余额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需求,造成资金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该公司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长短期借款余额不断上升,支付巨额财务费用。据测算,该公司系统2004年末闲置货币资金高达800亿元,保守计算一年多支付存贷款利息差达28亿元,占全年财务费用的18%。
由上可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企业效益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促进资金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和统一调控,优化公司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