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量。它是按收付实现制确定的。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说明企业在不进行外部筹资的情况下,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否足以偿还到期负债、支付股利,能否为企业的利润提供现金支持等。
目前,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主要依靠的是利润指标,但利润指标有它的局限性。有很多企业尽管账面上有丰厚的利润,但却因缺少现金而破产。相反,有些企业尽管账面利润较低,但因其现金流量良好,而得以不断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记账基础不同导致的;另一方面说明对于企业的生存质量,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更客观。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具真实性与客观性。
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应归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一定期间的收入与该期间的费用要相互配比后计算利润。
收付实现制是指凡在当期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在当期受益,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在当期还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假设A企业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活动(为计算方便,均采用整数):销售产品100万元,货款尚未收回 ;支付下季度财产保险费5元;支付本月份的广告宣传费2万元;销售产品80万元,款已收回;支付上月的水电费1万元;预收客户购货款10万元;收回上月的销货款50万元;预提尚未支付应有本期负担的利息费用1万元;计提本月折旧5万元,现看看两种记账基础导致的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的差异:
两种记账基础对比表 单位:万元
业务号 |
权责发生制 |
收付实现制 | ||
|
收入 |
费用 |
收入 |
费用 |
1 |
100 |
|
|
|
2 |
|
|
|
5 |
3 |
|
2 |
|
2 |
4 |
80 |
|
80 |
|
5 |
|
|
|
1 |
6 |
|
|
10 |
|
7 |
|
|
50 |
|
8 |
|
1 |
|
|
9 |
|
5 |
|
|
合 计 |
180 |
8 |
140 |
8 |
利 润 |
172 |
132 |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计算的利润是172万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利润是132万元,由于确认和计量基础不同,两者相差40万元。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现金的流入;同样,费用的增加也并不一定等于现金的流出,172万元的利润,只体现在账面上,并没有等量现金,在本例中,172万元的利润只有78万元的现金保障。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信用政策引起的应收与应付以及预提与待摊费用等。而收付实现制下的132万元全部是实实在在现金。也就是说,收付实现制强调了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这对于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判断自身的支付能力、评价其经营业绩是极其重要的。
从上表还可以看到,由于商业信用的采用,导致了企业应收、应付项目的产生,如赊销产生的100万元应收账款及利息费用1万元,在权责发生制下,也确认为10月份的收入与费用,并以此计算出本月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然而,在收付实现制下,款项在实际未收到或支付之前,这些项目并未引起实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对企业10月份的现金流量并未产生任何影响,不能作为10月份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支付下季度的财产保险费5万元、预收客户款10万元及收回上月销货款50万元,因其都是在本月发生的,且引起本月现金减少5万元,现金增加60万元,分别作为本月费用和收入处理。同样,企业以现金购进固定资产时,导致现金流出的增加,但该项支出并不能直接计入费用,而是在该项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以折旧费形式分期计入费用,但该项费用的增加并未发生现金支付行为,也就是说,当企业采用一定会计政策与方法计提折旧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但现金并未流出企业。可见,由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造成了利润与现金之间差异的产生。而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利润与现金流量同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增长状况的指标,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利润与现金既存在着一致性(如业务又存在差异性。另外,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折旧方法选择的差异,势必影响企业各期折旧额的不同,因而计入费用的金额也不同,进而影响企业各期的利润。可见,利润只是一个账面数据,且受折旧方法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用该项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企业支付能力的强弱是通过现金流量的大小来反映的,现金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交织在一起。因为不论是购买材料、偿还银行借款还是上缴税款等都需要现金。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依然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但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破产的企业,还有近年来破产的许多大型上市公司、企业集团,难道这些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这些破产企业中有80%的企业从账面上看盈利状况良好,而实际的现金流量却很少,支付能力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支出,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导致这些企业破产的不是亏损,而是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因此,企业在追求盈利目标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现金流量的状况。
对于企业的生存,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更客观。虽然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但其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编造出来。也就是说,利润指标容易人为操纵、控制。因此,利润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正实力。代表企业真正实力的是现金流量。因为现金流量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而且可以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一般来讲,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作保障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一个企业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质量不高,与高于现金流量的利润相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资产,很可能存在会计报表人为粉饰的状况。因此,从利润的可操控性来看,应用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基础,剔除了由于会计核算采用会计政策不同导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水分”。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时,仅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指标,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既包括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等变现能力很强的资产,也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是很确定的资产,还包括根本无法变现的待摊费用等。许多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的构成,而且可以分析企业实际偿债和支付股利能力的强弱。
责任编辑:admin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