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应收工程款产生的原因与回收对策[2]
作者: 陈海晏 编辑:admin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7-12-23 点击数:3397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法制环境、行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问题较严重。施工单位的工作特点及工程项目的要求决定了施工单位的资金流通形式 ...
第二,注重客户资信研究,健全信用监控制度。应收工程款管理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施工单位在与发包方正式签订建筑承包合同前,不仅要重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还要对发包方进行摸底调查,以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使客户真正变成财富的来源,而不是灾难的来源。同时,施工企业可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对发包单位的资信情况进行管理及负责应收工程款的清收管理。该部门通过全面收集并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数据库,并及时修订、充实,随时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通过对客户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淘汰信用不良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在承接施工项目时,该部门应对发包单位的资金状况、资信情况了如指掌,对“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垫资’、‘垫资’多少适中、什么样的单位宁可降低标价,也不‘垫资’、‘带资’”心中有数。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对于应收工程款的回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客户的财务状况良好,且一贯恪守信用,那么应收工程款就能按时回收。反之,如果客户的财务状况不佳,甚至是陷入困境的企业,且不守信用,那么应收工程款损失的风险就会大。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应重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通过详实的资信管理,根据发包方的信用状况、以往的交易记录、履约情况,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信用条件, 确定适当的赊销标准、额度,特别是明确约定合同的计价方式、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的结算以及工程项目的交付、工程竣工的结算等,并据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计划与控制,深化中间结算,加强竣工决算,保持企业的赊销和应收工程款始终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防止因赊销过度而造成呆账坏账。这样,施工企业既不会失去市场时机增加销售额, 又可有效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第三,加强信用管理,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具体而言:
其一,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政策。确定适当的信用期间和信用条件,采用最佳的收款政策,及时回笼资金,积极利用政策催收工程拖欠款,降低平均收账期,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减少因工程款长期拖欠而增加的管理成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等不利因素。
其二,建立健全应收工程款档案,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应收工程款总量控制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分析控制制度、欠款催收制度以及坏账准备金制度等管理办法,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
其三,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施工单位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对应收工程款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虽然会增大成本,但如果应收工程款中有坏账、死账,又不提坏账准备金,财务反映的资产及财务成果都是不实的。坏账准备金的提取能很好的应对发包方发生经营状况恶化、财务收支危机、严重法律纠纷等例外事件的发生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其四,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施工企业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收工程款的管理与清收,务必加强老款清欠工作,实行科学而严格的工作业绩考核,坚持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严密监控工程合同执行情况,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
第四,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把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作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政府积极带头清欠,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和过程监督。要健全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限制和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
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问题已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只要政策落实,措施得当,清理旧欠,防止新欠,就一定能治理好拖欠工程款的建筑业顽疾。
————
参考文献:
[1]徐放、韩海萌:《企业如何利用现代信用管理手段》,《商业研究》2005年第4期。
[2]粟山、沈荣芳:《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周化举、全河:《施工单位信用管理思路与措施》,《建筑经济》2006年第6期。
[4]曹雪晴:《施工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