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07-05-15 点击数:1880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内容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核心竞争 ...
内容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求生存、谋发展,成了企业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适应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所需要的决策支持系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提供战略决策的信息支持。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的主要区别是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视以及是否具有长远目标,要关注外部市场中顾客需求及竞争者实力的有关信息及变动趋势。如在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商机面前,韩国企业界立即开始行动,规划三大战略,一是高科技战略,对华投资从过去的传统产业转为尖端核心产业;二是当地化战略,改变过去把在我国当地工厂当做单纯生产基地的作法,转为在当地完成或生产、销售、流通、再投资的全过程;三是知名度战略,在中国展开有关奥运会的各种赞助和促销活动,提高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
(二)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企业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成本动因。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三)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前者主要是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三)质量成本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电脑化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系统应运而生。在此系统下,为了使产品达到零缺陷,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成本分析。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只有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管理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成本预算,借以转变目前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目标
(一)兼顾顾客和企业利益。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从顾客利益、企业利益和前途两方面着手,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顾客利益包括: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从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生命周期诸环节上满足顾客需求,不断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注重售后服务,对顾客需求有更加灵活的反应机制。企业利益和前途包括:顾客需求即竞争者实力、战略成本管理、人力成本管理、长期经营投资分析等。过去的大部分IT厂商只注重产品和技术研发,早售后服务上却极少涉足,联想集团首先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率先抓住这一契机,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企业重心逐渐向客户转移,从单纯的硬件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应用和服务供应商转变,以“服务定制”策略实现客户导向,IT行业进入了一个以应用服务为主导的新时代,赢得了客户也赢得利润和市场。
(二)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下,企业应突破会计主体的限制,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相对成本,比如战略管理会计在传统预算编制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本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信息,将竞争对手的支出和其面临的本量利条件反映出来。相比传统管理会计把视野局限在一个企业主体以内,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忽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非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三)改进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取投资报酬中的不可抵估的作用。事实上,企业持续稳定的盈利更多是来源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这就要求将战略思想贯穿于管理会计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战略管理会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忽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非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四、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
与传统企业相比,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因此现代企业应制定一定的发展规划或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其发展战略,以确保发展战略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另外,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动态的战略预算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及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与技能,如核心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市场活动能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有效要件。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其异质性。如果核心竞争力不具备这种最起码的特点,就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在异质的基础上求“发展”,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发展,企业的“技术”才能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管理会计瞄准市场,着眼于“知彼”,即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将本企业战略决策的分析技巧应用到外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顾客。从而能够使企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企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在竞争环境下,衡量竞争优势的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许多非财务指标尽管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财务指标的运用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企业产品的质量、顾客购买趋势和要求、产供销关系等。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有关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非财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还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1999:《核心能力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魏 江等,2002:《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与整合管理模式》,科学出版社。
[3] 李苹莉,1999:《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会计研究》,第1期。
[4] 冯巧根,2001:《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期。
[5] 蔡世锋,2002:《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探析》,《当代财经》,第10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