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财政部公布新的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市场普遍认为,新的会计准则对地产类上市公司影响比较大。
1.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新的会计准则对地产公司带来的影响并不比其它公司多多少,它的施行,并不会对整个地产板块带来多少实质性影响企业独特影响主要集中 ...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经数年修订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和金融行业相关的有: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新准则对金融上市公司06年及以 ...
在新的“1+38” 体系中,除13号(或有事项)、19号(外币折算)、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30号(财务报告列报)、31号(现金流量表)、32号(中期财务报告)、34号(每股收益)、35号(分部报告)、36号(关联方披露)、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主要侧重于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直接 ...
我国现行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统称企业所得税)。这两个所得税性质上完全相同,都是综合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算依据,实行比例税率。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最大,现择要分析。 ...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为新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迈出了关键坚实的一步,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惯例趋同的坚定信念。
为了提高 ...
虽然单纯会计利润的变化不会改变公司的估值,但是,我们认为新准则中某些会计确认方法的变更会改变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及某些投资决策,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价值的改变。
持续注入上市公司优质资产
原《债务重组》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但 ...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
其一,《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 ...
ERP(企业资源计划)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并实现各类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该系统集成了包括企业会计系统在内的各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集成,其中,财务会计模块处于相对核心的地位。ERP系统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
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质量要求和企业会计准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全貌,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从 ...
审计运行单位成本是指审计机关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现预定审计目标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不含人员工资)之和。要科学、合理、准确地计算审计运行单位成本,必须先测算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施阶段(含审前调查阶段)所耗用的工作量(以工作日为单位),预算每个工作日所需要的相关 ...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速,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完善了服务手段,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舞弊的案件也屡有发生,致使银行承兑汇票案件占了票据案件的绝大部分,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也日益成为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银行承 ...
在现实的资产评估工作中,产成品价值的评估一般只在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才会遇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产成品价值量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不少评估师是以产成品的账面值确定其评估值的。1996年发布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对 ...
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利润的影响,指出许多上市公司报表利润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现象,这与一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很大关系,而并非经营收入大幅增长带来的。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得到执行,截至2007年4月28日,1252 ...
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就是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说明税改对企业的影响。
一、我国增值税转型的原因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按照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扣除时间的不同,分为生产型 ...
新《企业财务通则》实现了六大创新:即管理体制创新、功能定位创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制度体系创新和管理内容创新。笔者现就六大创新进行评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新财务通则。
由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原有制 ...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内部审计由于 ...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 ...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个人或家庭使用和消费。近年来,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迅猛发展。由于商业银行此项业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又没有跟上业务的发展,致使一些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诈骗银行贷款,案件频频发生,且数额不断加大,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和 ...
一、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规性的审计
(一)企业对存货可变现净值设定的审计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是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异,而可变现净值的设定是否恰当,是审计其跌价准备计提的核心。审计时,应对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和审查:
1.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 ...
简介: 近年来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交易不断发生,并购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并购对企业财务必然带来风险,对目标企业的定价、并购融资与支付构成了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如何更好的认识和控制并购财务风险,成为主并购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从主并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并购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