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但是,会计方面对此进行不同的处理,可以对增值税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处理前非正常损失缴税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 ...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召开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
一、新会计准则下期货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将期货合约作为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一)投机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不作为有效套期 ...
再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签订的合同,一方为再保险分出入,一方为再保险分人人。在实际操作中,分出入和分人人依据分保业务账单履行再保险合同约定、办理再保险业务和进行再保险资金结算。分保业 ...
一、规范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意义
自财政部于1999年发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要求计提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内 ...
再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签订的合同,一方为再保险分出入,一方为再保险分人人。在实际操作中,分出入和分人人依据分保业务账单履行再保险合同约定、办理再保险业务和进行再保险资金结算。分保业务账单一 ...
一、新会计准则下期货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将期货合约作为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一)投机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不作为有效套期的 ...
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 ...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我国,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为投资 ...
多年的改革开放,孕育了今日中国资本市场蒸蒸日上,衍生产品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理性经济人思维和资本运作理念的双重驱动下,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实行资本收益最大化和备用融资渠道的双通道政策。保证金充 ...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才能确认 ...
自IASC改组为IASB以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主要经济体之一,欧盟已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积极推行国际趋同战略,其中采取的许多举措,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欧盟 ...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里程标志,是中国会计驶向国际会计航道的航标。新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中国会计准则是否被国际接受并与之等效。新会计准则等效可以表明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 ...
在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既有采用新核算方法的,也有不为所动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个年度,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新会计准则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利好地产公司
由于新会计准则进 ...
我国会计准则中没有直接涉及到利率互换会计,利率互换会计基本上遵循与其他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相同的规则。在资产负债表中利率互换以公允价值记录,但对互换的公允价值的估价要比其他衍生工具更复杂。 ...
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新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 ...
我国在1992年首次提出资产减值准备,1993年开始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增加了存货、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三项准备,到2001年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由一项、三 ...
一、个性化会计准则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一)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要求 当前有学者将会计准则不能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归咎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不透明、不公开,社会公众无法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之中, ...
现行的无形资产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的确认有以下三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一是全部费用化,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