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方面更是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我国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观念陈旧、专门机构缺失、融资品种单一、金融营销动力不足、过度夸大风险等问题,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企业信用过低等先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在信贷融资上更加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融资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典当融资以其特有的优势重新拥有了市场,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闲置资产筹措到流动资金,从而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票据融资方式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展很快;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也是我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渠道;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小企业有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三)地区差异明显
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中小企业也成为经济的骨干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快,这些地区的银行都积极对中小企业融资。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些地区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式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均与沿海有较大差异,当地银行由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的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慎贷的策略,同时非正式金融业远不如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发育程度高。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分析
从企业自身方面而言,中小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低下、信用比较低、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等;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和发展时期,各种经济制度及法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平等竞争机制正在形成,以“低、小、散”起家的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包括融资在内的诸多方面也必然会处于不利地位。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因素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种内部信息不透明的特点,且很多中小企业将其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经营行为等视为重要的经济情报,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这些信息。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和企业间没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使得银行难以长期分析企业贷款账户的资金往来情况,银行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
其次,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多属于零售式的小额需求,自然就形成了融资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据有关部门的估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过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并且中小企业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转嫁部分额外成本,因而规模不经济所产生的成本实际上被中小企业所承担,这样就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其融资规模。
第三,经济灵活性是中小企业的天然优势,但在融资活动中这种优势却可能转化为劣势。对于厌恶风险的外部出资者来说,灵活性就是不确定性;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灵活性意味着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另外,这种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显然使外部出资者特别是向其发放贷款的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使其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故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分析
1.政府规制的影响
(1)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归属多个部门,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这对中小企业整体协调发展十分不利。(2)国家融资制度安排有失公平原则,政策导向偏袒国有企业,使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环境。(3)我国还未构建起一整套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一是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承担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二是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活动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扶持。(4)目前我国立法工作滞后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形势,缺乏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