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
发布时间:2013-09-05 点击数:180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对社会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可以标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类指标,在专家访谈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最终得出各类指标所占权重,期望得出一套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一、研究背景及意 ...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对社会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可以标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类指标,在专家访谈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最终得出各类指标所占权重,期望得出一套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万科的“捐款门”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社会责任问题已日益成为理论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期又有假牛肉、猪肉瘦肉精等事件的曝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无一不督促着企业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时曾说过,“在这里我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所谓“道德的血液”就是要其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对房地产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企业提出的要求。

  高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资产的多样化,企业无形资产对自身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1)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2)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主要指商誉。良好的社会形象即是企业的商誉,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要更加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提升。

  本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旨在为企业发现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为企业进一步的提升提供依据。

  二、相关理论基础

  1.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3)年在美国进行企业考察时提出的。在此之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不断发展,经过深入的拓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弥尔顿·佛利德曼认为:“公司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一个,即使用自己的资源从事旨在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只要这些行为符合游戏规则的要求即从事公开、自由和无欺诈的竞争。”佛利德曼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等同,认为经济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2)H·R·鲍恩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指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和采取某些行动。”这种提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责任等同,认为企业应该从企业内部走出,更多的关注社会期望。

  (3)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于1971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和道德责任、社会责任三种。”认为经济责任是企业的根本责任;法律和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则指企业应该关注的社会环境责任。

  (4)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阿奇·B·卡罗尔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的期望。”并且卡罗尔还确定了这四种责任的比重顺序: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

  以上四种观念层层递进,逐步补充,本文综合以上理论选取评价指标。

  2.已有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方法

  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主要使用两个指数:(1)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该指数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5%、35%、20%。将每个问题的得分乘以问题的权重和问题所属指标的权重,然后加和后即得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分值。(2)多米尼400社会指数。该评价体系的评估基础主要是:环境绩效、劳务关系、多样性、公民义务和产品相关议题。

  国内对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晚,我国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以相对概率概念为基础,利用观察到的样本数据资料,把每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将决策单元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作为变量进行评价,确定各单元是否有效。(2)杭州市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主要从市场责任、环境责任、用工责任和公益责任四个板块进行评价,采用专家给分的方式进行评分,市场责任占240分,环境占300分等。(3)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当前普遍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层次分析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性,但由于是一个专家进行的判断,因此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三、评价指标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完整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我们不仅仅要考虑企业行动已经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应该考虑其当前的规章制度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另外,标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从社会到经济层面都有,因此,要选择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2)合理性原则。本文选取指标时,从一级指标向二级指标进行,层次感强,可以有效避免因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中间连接不合适而造成的判断不准确。(3)重要性原则。标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有很多,甚至上百种,因此,在选取本文指标时,遵循重要性原则,即每一类指标中只选择一个进行分析。(4)可操作性原则。对于不易获取或者无法准确衡量、比较的指标予以排除,利用其他相关性强的指标进行代替。

  本文综合以上四种理论说法,认为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经济责任、公益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环境责任,在一个企业中要评价其社会责任的好坏,还有一方面比较重要,即企业中是否建立有社会责任制度。因此,本文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设定为上述四个方面以及社会责任制度层面共五个。

  根据一级指标的标识目标,设定二级指标。经济层面的责任主要反映企业对消费者、股东、政府、债权人、商业合作伙伴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责任。公益责任和对员工的责任反映的是企业对社会公益和公共关系所尽的责任。环境责任反映了企业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其中,盈利能力用净利润和总资产的比值确定;发展能力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运营能力指主营业务收入和存货平均数的比值;纳税贡献指纳税总额占净利润的百分比;信用状况用应付账款周转率表示;创新能力指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健康娱乐指企业能够安排员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人员伤亡指人员伤亡事故和伤亡人数比上年减少;就业机会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员工总数;社会组织合作指加入或支持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据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制定专家咨询表,构造判断矩阵共6个。为了避免单个专家的片面判断以及其研究领域的狭隘,本研究一共对6位专家针对其研究领域进行了咨询。比如一级指标请战略研究方面的教授进行标识,而二级指标A2中各指标请财务管理教授进行评分等等。力求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的权数,分析评价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即目标层、中间层和备选方案,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咨询各评价指标相关权威专家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数,得出各层要素对系统目标A的总权重W,并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其中各个指标Ci的权重为:W=(1、 2、…… n),且=1,0< 1<1。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分别为:0.0022、0.0036、0.0664、0.0068、0.0058、0.0018,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检验,故,判断矩阵数据有效。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分析结果权重前两位为A21和A26,即盈利能力和长、短期偿债能力,分别为0.1468和0.0948,此值远远高于其他指标。说明企业首先要在经济层面负责,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企业要想发展,首先要对其股东、消费者、债权人、合作伙伴等负责。

  2.权重比较高的还有A44,伤亡人数。说明企业除了注重经济效益以外还应该更多的关注员工的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诸如建筑施工类企业更加明显。

  3.结果权重最低的是A51,环境管理制度、机构。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都是虚设的,好的制度也需要实际的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值,应该把精力转向实际行动,而不是规章制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设置,综合多学科专家意见,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进行判断矩阵构建,运用数据分析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要兼顾企业员工生存要求,另外,要注重提高已有制度的执行型。通过本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