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基于公益性视角对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08-21 点击数:261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透明真实完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透明真实完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特征和功能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内部控制的特征

    (1)全面性。内部控制是对某单位所有业务活动的全面考核和控制;

    (2)经常性。内部控制不是一个阶段性或者突击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于单位整个工作过程和日常管理中的工作;

    (3)潜在性。内部控制并不是独立于一般管理工作之外的专门工作,而是隐藏在一切业务工作之中;

    (4)关联性。单位的各项控制活动彼此都是相关联的,是相互影响的。

    2.内部控制的功能

    (1)调节功能。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控制单位的既定目标实现,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偏离目标定额情况出现,因此需要通过内部控制不断地排除干扰、平衡偏差以保证目标实现。

    (2)反馈功能。为保证管理目标实现,要将目标执行情况、应采取的措施等及时准确报告给有关管理者。

    二、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的目标与企业存在差异

    在2000年,我国将医院划分为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大多数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的主力军,在拥有病床、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方面,以及所承担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在全国医疗服务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在2010年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第三条规定了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第四条明确了医院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时,要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三、公立医院内控制度主要缺陷

    在我国,关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内控制度文献不多,对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研究更少。看病难、看病贵尽管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但与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完善有关联,医院舞弊案的频发、药品回扣、设备采购的违规以及一批贪官的落网等等,说明了医院内控制度的薄弱,没有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规范,仅在2006年由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用于指导建立规范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

    1.管理层认识不足,内控环境松懈

    目前大多数医院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重行政指挥,轻内部控制;重经济效益,轻财务管理;重医疗技术建设,轻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层不注重内部控制,不注重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使医院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常有发生,在经营过程中产生漏洞,给医院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在医院组织机构设置上,首先,只考虑行政管理上的方便,不顾及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导致管理层次多、机构职能重叠、工作效率低;其次,重视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忽视横向的协调,导致同级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性差,严重影响医院内控的成效。

    2.内控制度起步晚,制定不科学,缺乏评价、监督机制

    2006年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对全国医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并要求各医疗单位根据卫生部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大部分医疗单位才开始根据卫生部的指导性规定,逐步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缺乏统一规范的考评标准和体系,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监督评价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如重大经营项目决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轮换等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导致经济犯罪案件频发。

    3.医院信息化程度不够,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

    国外电子计算机在医院的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国内医院信息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1995年卫生部启动卫生行业信息化——“金卫”工程,各医疗单位才陆续实行会计电算化,2010年出台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正式提出会计信息化管理。由此看来,即使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医院信息化建设也相对落后。信息化对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整体形象、体现医院公益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而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医院网站、远程医疗等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致使工作效率低,整体形象提升慢,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4.忽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的公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医院文化是美国学者在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是集体创造的结果。

    医院文化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基础,通过贯彻“病人至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院是我家”等宗旨和理念,增强全体员工对医院的关爱程度、依赖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对医院的认同感,为医院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社会形象。由此可见,医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医院营运效率;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体现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有助于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度建设是内控的“硬件”,医院文化则是内控的“软件”。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不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内控管理得不到充分快速的发展,医院公益性也得不到充分体现。

    5.没有真正实行继续教育培训,人员素质不高,内控制度更新滞后

    要保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管理者、会计人员及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一方面管理者、会计人员及内审人员对内控知识、会计政策及相关法规掌握不够,业务不精通,部分人员没有上岗证,综合素质偏低,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甚至违法乱纪。另一方面,医院的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继续教育费交了,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人员并没有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人员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控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

    新医改政策和相关文件陆续出台,明确公立医院是公共资源,首要任务是社会效益,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政府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外,更注重监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因此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发展。

    1.提高管理层认识,改善内控环境,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同时管理者对其下属具有“榜样”的作用,因而管理层的理念、处事方式和风格,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应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和培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责、权、利,加强沟通和协调;改进人力资源政策,完善聘任制度,引进、任用符合需要的人才,重视岗前培训;建立全面预算及成本核算体系,强化预算控制管理,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评价,提出意见、建议,纠正偏差,保证预算正常执行;建立岗位责任、岗位轮换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加强监督;建立授权审批及重大经营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制度,实行阳光采购;建立退费管理制度,明确退费的审批权限、程序和手续,严格退费更正管理,堵塞漏洞;注重细节管理,尤其是医德医风方面的细节,使内控制度能切实有效地运行;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2.强化内审部门的职能,合理引入社会审计,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督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内审部门应由院纪委领导,直接对院长、院纪委负责,从而增加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监督作用,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连续、有效的评价和监督,并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写出评估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内部监督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形成疏漏,在一定程度上会缺失客观性。合理引入社会审计,借助外部审计的手段,正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透明度,通过内外结合,增强外界对内控有效性的认可,提高医院的诚信度。

    3.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内控的效率、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日趋成熟,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信息系统,功能涉及到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教育、科研、财务、审计、统计、病案、人事、药品、物资、设备等,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作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关键;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提高员工使用信息的积极性是先决条件;根据自身需求及系统的性价比,确保合理的资金投入和组织实施是根本保证。医院自身的目标、任务、性质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1)对经济管理实行全面信息化。通过建立门急诊挂号系统、住院收费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经济核算系统等,实现医院物资管理与病人管理的融合,实现财务凭证自动生成的接口,实现全院科室与个人的经济核算与分配,辅助医院高层管理决策,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2)对医疗业务流程和服务患者管理实行信息化。通过建立住院收费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人咨询服务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等,优化患者门诊和住院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3)对临床、医技实行信息化。主要通过建立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系统、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实现对病人临床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汇总、统计分析,为医务人员的疾病诊治、科研工作提供相关信息数据,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4)对综合管理和统计分析实行信息化。通过建立院长查询与决策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等,有助于管理层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全院信息,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面向社会的信息化。主要通过建立医院网站、短信服务平台、社区医疗接口、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便于对外信息公布和患者资助服务,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技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题背景下,医院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医院文化建设是以医院各部门、各层次以及全体员工作为控制环境因子的建设活动,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确切地说,医院文化不是靠建设出来的,而是在长时间工作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只有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才能创造出独有的医院文化。“文化力”就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力量的源泉。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1)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树立服务文化意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有效方便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温暖与爱心,需要人道主义的关怀。

    温情服务是医院服务文化中最生动、最活跃的部分,有些医院在这方面提出“三声、四轻、五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创新也很重要,如整体护理、电话回访、网上论坛等,有助于协调医患关系,体现医院公益性。

    (2)重视医疗质量,树立医院品牌形象。质量是立业之本,医院管理层要经常向职工灌输质量意识,让职工意识到医疗质量不但是病人的生命,也是医院的护身符。同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医院品牌。如免费培训下级医院医生,是打造公立医院品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

    (3)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精神文化意识。首先,建设优秀的管理者队伍。管理者是医院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推动者和传播者,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医务工作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最后,通过设立“优秀管理工作者奖”、“最佳服务明星奖”、“先进科室奖”、“先进个人奖”等,强化医院精神,提高职工积极性。

    (4)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新建、改造医疗用房,购置医疗设备,改善病房设施,建立休息室、候诊区,设置医院指示牌、温馨提示,安排导诊,规范物业管理,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温馨、方便的就医环境,增强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5)加强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病人投诉处理机构,及时处理投诉,把不利于医患和谐的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并获得其支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舆论,树立医院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5.规范继续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实现内控制度持续完善

    规范继续教育培训,使之不再流于形式,鼓励、支持职工进修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新医改,保证医院内控制度的及时更新和持续完善,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医院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是现阶段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减少风险,预防医院经济犯罪发生,保证医院的顺利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