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迅速蔓延到全球的金融海啸,使人们认识到世界任何地方酝酿的风险都有可能演变成影响整个世界的危机。因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政府审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工具,其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国家经济安全
(一)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产生
马克思曾表示资本帝国主义或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正在改造传统社会,并起到将全世界结合为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的革命性作用。他说:“暴力还是由经济情况来决定,经济情况供给暴力工具的手段。但是还不仅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在这以后,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不发达理论以及依附理论等也都阐述了国际资本主义井然有序地发展会导致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畸形,再加上国际市场规则的一些漏洞更加深了这种不平等,并导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日益依附和受制于发达国家,从而产生了国家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问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应当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国家经济安全,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它的发展态势,从而维护我国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由多个“零部件”复杂交错构成的“大型机器”,从狭义上说是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如何防止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而引发动荡并导致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从广义上说是国家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和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利益损失的防范,是一国维持本国经济免受各种非军事政治因素严重损害的战略部署。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经济全球化是由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本身的逻辑所决定的,而分工与交易发展的过程表达和结果表达演变成了当今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金融化和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通过引进与自身制度条件匹配的现代分工体系,会内部产生出交易制度的演进,进而不断地促进社会分工体系的发展与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代表,它的飞速崛起正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后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入世贸组织来参与市场竞争并调整本国的经济制度,在投资、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经济活动更为深入地参与了全球的分工协作,生产要素也相应地在全球进行配置与重组,提高了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从而相对有效地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契约不完全与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以及虚拟经济造成的虚假膨胀等都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安全问题。
可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经济不安全,实际上是“制度供给”落后与经济迅猛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世界经济规则不能有效地调控经济的发展运行,增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传入国内的不适当的分工体制和交易制度安排,会导致国内的经济制度无法与世界经济规则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是指在世界经济分工演进的趋势中,每个国家应当加强自身体制与制度的建设,使其能够在国际经济大运转的过程中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与灵活改革自身机制来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依据
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审计本质的进一步体现。这并不是新提出的观点,而是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深化出来的,就是“旧瓶装新酒”,在新的视角下研究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即经济监督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今社会的利益,政府审计在原有公共资源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始重视对社会问题的综合监督和评价,包括与国家经济安全紧密相关的关键问题,如维护经济秩序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品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这表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内在要求。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审计拓展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的现实要求。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认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政府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府审计就是检查公共部门的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就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和外在风险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为国家经济不安全的原因之一。我国政府加快审计部门职能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致力于审计制度改善、避免系统性崩溃的风险,是政府审计接受公共受托责任进行问责的制度体现。而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手段的专业性以及审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可以确保其在政府问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也正是基于此,政府审计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中拥有了与公民受托责任最为密切的关联,并且日益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微观权力相互作用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存在形式的多样化,人们民主观念的深入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在不断扩大,从而使政府审计这个作为促进政府全面有效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监控机制,其功能也随之不断扩大。
三、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途径
(一)完善和深化政府审计范围
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当前政府审计的范围是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关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关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安全,防止流失、损失、浪费;关注民生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注生态环境安全,防止资源破坏、毁损和环境污染;关注国家信息安全,防范信息风险。审计时以上述范围为基础,制定切合实际的审计对象从而在不同的领域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专项审计
1. 政府审计要着重对金融领域的审查。远到1720年的南海泡沫,到1929年华尔街的首次大崩溃,再到亚洲金融风暴和南美金融危机,尤其到2008年美国爆发的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都充分证明,金融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长城”,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将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剧烈的冲击。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揭露出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的风险、管理方面的漏洞等问题,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发挥作用和保障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预防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到来后的“减震”具有重要意义。
2.政府审计要强化对财政安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事项的审查。虽然在我国对于财政这一范畴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共通之处是作为一种分配关系的存在,这里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收入的分配;而且财政本身就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其安全问题往往是社会经济风险的承担者,同时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外发展的经验,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财政审计监督的范围应当更加深入。要覆盖政府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审计力度也应该更加强劲,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落实。特别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面,其资金的运用,政策的实施,每一步都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审计应该尤为重视。
(三)完善政府审计制度,构建审计预警机制
1.加强政府审计法律制度。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政府审计参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依据,由于是新提出的角度,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并没有正式的法律条文来明确政府审计的地位、职责和作用,所以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也没有真正纳入审计人员的法定职责,在实践中也就造成了内容与责任的矛盾。审计过程没有准确的依据,审计结果也往往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要把加强审计法律制度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时间的任务来完成。
2.构建审计预警机制。政府审计机关既是国家的经济监督者,同时也是一支庞大的信息队伍,它要掌握最完备、最权威、最前沿以及最及时的信息。国家审计机关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及时揭露出国际和国内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害要素,从而削弱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尤其是当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处于危险环境时,其必须坚定地出面维护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效抑制恶性的竞争与市场机制破坏带来的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政府审计应该更加关注对外债权的收回与贬值风险,定期报告权益变动情况,加大对国有跨国企业尤其是其海外公司的审计力度,着重调查国有资金在海外的动向和结构变化,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金的外逃与国有资产的流失;政府审计还要正确识别国际分工体制中的不恰当因素并加以改正,预测国际规则与环境的潜在变化,加强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能力,为我国的产业优化、金融发展、市场完善等经济发展重点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审计预警机制,能够使经过政府审计的信息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防范风险,对影响经济安全发展的因素进行提前识别与甄选,从而提供给国家的决策者,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调整偏离目标的行为,完善发展方针,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总之,政府审计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在发展的政府审计也会建立成为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导向的审计。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立这种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导向的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