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益
发布时间:2013-07-02 点击数:349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作为国家投资主体授权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力军的重要职能。因此,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的好坏对整个国民 ...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作为国家投资主体授权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力军的重要职能。因此,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搞好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经营,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一般而言,资产经营是以法人资产保值增值和资产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整体优势策略,对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可以利用的企业外资产进行改造、处置、调整、投资和联合等一系列资产营运活动的总称。其基本特点是把企业资产作为企业资源投入,并围绕资产的配置、重组、使用等进行管理,其经营主体是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公司企业,谋求资产的“整合效应”。

    国有大型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时,应首先明确资产经营的主要内容,确定资产经营的原则,并对资产经营进行优化设计,克服盲目和冲动,提高资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一、资产经营的原则

    资产经营是靠人去运作的,因此,实施资产经营包括两项重要内容,一是企业领导人要树立资产增值的价值观,从观念上摈弃旧的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盲目追求规模、不重视效益,乐于搞大而全、小而全,而忽视优化整合企业资源的生产经营意识;二是要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量化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资产经营的责任。

    现代企业的领导人是企业的精英,他们的思想就是企业经营之魂,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与衰落。因此,企业领导人树立和倡导的资产经营原则,将成为资产经营目标能否在企业成功实现的关键。笔者认为,实行资产经营要树立以下六项原则:

    1.资产系统整合原则,即资产经营要使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有机结合和整体协调地运转,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充分调动和发挥存量资产的效能,获得整体资产的综合回报。

    2.资产结构最优原则,就是依据企业现有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内部(尤其是集团内部)合理配置,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3.资产增值与获取生产利润为主原则,国有企业对国家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资产经营要以企业资产增值和生产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4.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协调配合原则,企业资产经营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基础上的宏观层次的交易行为,二者相辅相成,不能为了生产经营而忽视资产经营,也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生产经营的浅层次水平上,企业应在生产经营战略下积极开展资产经营。

    5.资产运行效率最高原则,即资产经营要坚持效率原则,没有效率的经营,实际上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是对国家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原则,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资本经营是从所有者角度出发,对特有企业的产权进行交易的行为,因为它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改变了所有者的所有权的结构,所以从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来看,这种活动也转变了其资产,因而也是资产经营。也就是说,进行资本经营的同时也在进行资产经营。

    二、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

    资产经营通过变换资产的物质形态谋求市场机会的最优化,其经营方式主要有:技术改造、生产扩建、项目投资、资产租赁、负债经营、处置闲置资产、并购重组、合作经营、有形和无形资产转让、广告宣传(无形资产增值)等。

    由于国有大型企业规模大、牵涉面广、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其资产经营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项大型的技术改造项目或投资项目由于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漏洞百出,或者纯粹是长官意志,则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一蹶不振。

    因此,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时,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必须明确本企业在整个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发展情景,对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品占有率、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效率、人力资源丰裕度、管理水平等作出正确的估价,对资产经营项目作出可行性研究,然后决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扩建、项目投资的规模以及负债经营的策略;另外,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周期性变化,盘活存量资产,采取合适的资产租赁形式或通过处置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特点,加强企业集团的经营协同、市场协同和财务协同,提高规模效益;对企业决定涉足的高壁垒领域,可以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对企业决定收缩或退缩的领域,可以直接转让企业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以获取最大的资产效益。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要着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多出精品,通过适当的广告宣传,提升自己的市场声誉。

    三、资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企业已越来越重视资产经营,企业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对改善我国国有经济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人才、设备等要素资源分散和实现资源的配置优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能力短缺、资本不足与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和开工不足并存的问题,在整体上提高了社会经济的效益。然而,企业在资产经营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分强调资产经营,忽视生产经营

    目前许多企业认为资产经营是高于生产经营的一种高级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等等,认为生产经营已经过时,重要的不是生产活动,而是融资、管理队伍等,不是把资产经营作为搞好主业的手段,而是把资产经营理解为企业的一个独立业务构成,甚至盲目地进入金融业,忽视自己的主业,忽视生产经营,抓住所谓资产经营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并购扩张。结果在大量并购扩张后,才发现自己并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企业,最后不得不花费沉重的代价将已经合并过来的企业关、停、并、转。实际上,对生产企业而言,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是并行不悖的两种形式,二者都是企业全部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可以相互替代,更不能把资产经营理解为企业的目的。

    2.片面追求资产规模,忽视企业内在素质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和投资需求的抑制,企业在逐步摆脱行政干预和计划经济的束缚下,投资扩张的冲动异常强烈,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在认识到与世界经济五百强的巨大差距后,急于扩张,急于打造“航空母舰”,贪大图快,结果在注重资产经营的同时,忽略了生产经营,忽略了提高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因而虽然扩大了资产规模,扩大了营业额,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规模效益,往往是规模不经济,反而给企业带来了一种负担、一个包袱。

    3.过分倚重增量资产,忽视盘活存量资产

    许多国有企业一味追求招商引资、合作经营、贷款上项目,进行扩张性生产投资,认为企业只有资产增加了、规模扩大了,才能提高竞争力,结果过分倚重增量资产,忽视盘活企业拥有的存量资产,过分注重投资新建项目,不重视企业挖潜,致使大量的存量资产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4.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主业淡化模糊

    不少企业集团为了迅速增长,不仅在本行业大量并购,而且进入自己非常陌生的其他行业,提出发展自己的所谓几大支柱产业,并认为这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可实际上,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将使企业资源过于分散化,面临着主业淡化模糊的境况,结果可能使企业逐步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5.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管理幅度过大

    很多企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带动了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集团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大量新建和并购中小企业,子、孙、重孙公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集团迅速膨胀,而管理体制没有相应的改进,导致集团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成本大量增加,企业效益下降,严重的势将造成部分资产的失控,导致资产流失和腐败。

    6.资本经营急功近利,存在一定的投机成份

    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资本经营要以资产经营为依托,不能离开资产经营而孤立存在。资本经营主要强调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然而现实经济中,许多企业片面谋求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思路模糊,急功近利,盲目冒进,存在较多的投机成份。

    7.短期行为依然存在,资产经营难以评价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深层次原因,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是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通过行政命令任命的,他们为了在任期内做出业绩,往往更为关注的是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效益和发展,短期行为已成为国有企业一个致命的弱点,资产经营的好坏在短期内也难以正确评价。

    8.不良资产比重较大,企业负担沉重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欠账”问题以及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种种非市场行为,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呆账、坏账比例较大,经济法律制度还有待健全,这些都迫使企业的资产经营面临着较大的现实风险。企业如何消化这些不良资产,调整改善资产结构,是国有大型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资产经营的优化设计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我国企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其资产经营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体制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职能的缺位。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进行资产经营的优化设计。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从事生产、经营和竞争的基本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构造资产经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拢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优势,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最为关键之处。如何发挥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企业的激励机制应构造以下体系:一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建立员工业绩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二是为员工创造宽松环境,营造企业文化;三是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深造机会;四是适当引进员工持股和期权制度。在构造好企业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建立好企业的约束机制,良好有效的惩罚体制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标准。

    3.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与资产保值增值机制

    实行多层次的资产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则是实施资产经营中重要的制度保证。从国家来看,财政部已实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年检制度,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从企业内部来看,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有利于企业集团加强对所属二级单位所占有资产的考核和管理,促使所属单位强化资产经营,调动其积极性,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整体资产的效率。在实际操作中,资产经营责任制要注意考核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要尽量量化,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4.完善资产经营的财务监控与风险防范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可直接体现在财务信息上,资产经营的好坏最终反映在财务成果上,因此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对加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评判经营质量、防范经营风险至关重要。良好的财务监控体系应具有运行有效的内控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和高度独立的内部审计,另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逐步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推广实时财务管理软件、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等;对风险防范机制主要是企业要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风险评估与规避、风险应急与处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客户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价格风险、产品市场风险、政治法律风险等。通过企业良好的财务监控与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的资产经营更富有成效。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