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2]
发布时间:2013-05-07 点击数:3528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2012年,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集中力量推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再次走到台前。同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评价发[2012]68号),明确要求 ...
(五)继续推动内控评价工作向纵深发展
1.推进内控评价工作的常态化
从时间安排上,公司集团及所属各成员企业应定期进行内控评价和监督,不断揭示内控存在的缺陷和尚未覆盖的事项,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自评价,根据工作需要考虑采用中介机构审计评价。从实现手段上,可以考虑逐步建立日常自评价的信息化平台与支撑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结合,促使每一控制点能被有效地履行,推进内控自评价工作的常态化。
2.促进提升内控评价的有效性
内控评价按实施主体可分为内控自评价和中介机构审计评价。对于内控自评价,侧重关注评价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应严格按照内控实施和监督评价相分离原则,负责建设、实施内部控制的人员不参与内控自评价,负责内控自评价的人员不参与内控建设和实施,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评价的客观、有效。对于中介机构审计评价,侧重关注评价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审计评价管理,优化审计评价实施方案,引导中介机构更多关注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或将审计评价力量更多的集中在公司高风险的业务环节。
(六)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考核
考核是内部控制闭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考核,将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作用,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考核。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内控考核机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违反内部控制的现象进行归类,分析主客观原因,为内控考核的基础提供依据。二是可依据“权责清晰、奖惩分明”的原则,对于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内控执行不力的,应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属于客观原因的,应进一步查找企业内控可能存在的缺陷,明确完善内控的责任主体、举措与时限。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可以考虑给予适当、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企业不断深化对内控工作的认识,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持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