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沉没成本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03-13 点击数:174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一、成本及沉没成本的概念 企业成本的理想状态是,成本各要素的份额、机能不多不少,正好供应其产出的自足消耗,达到预订效用或意欲。成本实践的展开是“一个有所带出的生产”(海德格尔语)。打一个钝拙的比喻,成本乃像一个天成的蛋,浑圆而不外泄,经过化合作用,破壳而出的是一只健 ...
一、成本及沉没成本的概念

    企业成本的理想状态是,成本各要素的份额、机能不多不少,正好供应其产出的自足消耗,达到预订效用或意欲。成本实践的展开是“一个有所带出的生产”(海德格尔语)。打一个钝拙的比喻,成本乃像一个天成的蛋,浑圆而不外泄,经过化合作用,破壳而出的是一只健康的鸟,飞集向既定目标。但是企业成本存在着距离状态,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然而能够感觉。距离状态使企业有可能在经营正常之中沉没成本蘖生歧出。成本支出沉没意味着这部分支出的沦陷、冗余、累赘、无意义,或者反作用于产出。沉没成本是企业的副成本,它伴随着产出——产品、产量或价值创造,比一般意义上的“负”还难以处置。成本的追求是一步一步地规划控制、挤压沉没成本的过程。这必须是一种可能,否则,成本就偏离指向了。所以我们当下要追寻企业“元成本”的意义,即成本源始、本初的涵义。成本的消耗要找到成本——产出的位置即实践场所。成本要切近事物本身,反映产品的本质;成本结果转化是“一个有所带出的生产”,不论是产品、产量或价值创造。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企业的成本是经营,而不是管理,企业的经营首先是成本经营。经营是投身的内生化即“我者”,而管理不免强加外力于“他者”,于是此间产生了差异——经营内含自我管理,而单纯管理可能“自外”。

    二、成本管理的误区

    过去,企业里管成本的人常常说“成本盘子、成本盘子”这样的话。盘子即规模、轮廓的意思。把成本当成盘子,如果笔者推测得不错,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有企业初创、专业人才缺乏、改行管成本的人叫开而流传下来的。因为盘子敞口,就有了伸向盘子的勺子——争相多分一杯羹。延续到如今,这也与某类企业始终没有形成现代成本会计核算概念和体系、成本预算缺乏理性支持、支出更多地表现为费用化有关。倘若现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师还鹦鹉学舌,说成本是个盘子,只能说明其以遗传方式走重复的路。我们追问认成本为盘子,是因为这种思维——遮蔽成本,除了造成粗放经营,更严重的是助长沉没成本的不断发生。成本不是盘子,那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成本是一种结构,一种有肌体的匀称的结构。成本结构是一个整体,一个有力量立撑于大地的整体——如同正确的山,耸峙在那里。成本供应所产出的产品,是面向社会的、面对大众的,凝视乃可见企业人格力量的映射。

    三、沉没成本的危害

    我们前面指出企业成本有距离状态,即是说在经济和技术操作层面,如果缺乏自觉的全身心投入的经营,随处都有产生沉没成本的机会和条件。企业经营和产出切近市场,必有一个“度”。站在企业竞争力的高度看企业沉没成本,会看得更明白些。国有企业往往存在投资过度、检修过度、修理过度的情况。凡此种种,累积下来,从会计年度财务报表分析,造成的成本、资金耗费是非常惊人的。上述情形,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技术上的沉没成本”。它潜伏在企业内部,暧昧地窥视着。沉没成本扭曲到一定程度,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进而会打断持续经营,导致自身的亏损、倒闭、破产。

    四、企业政治化是产生沉没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何企业不可能脱离国家的政治和现实环境。但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追求福利、效益、利润、权益最大化。国有企业过度行政化,必将导致企业政治化。企业政治化之后,会在企业内部批量生产官员;“俗吏伤人”——他们往往背离企业经营的方法和目的,沉浸在官员命题的作为上: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上大项目,铺张浪费、高档装潢、豪华办公。其实不难理解,当下中国企业是从改革管制的荆棘丛中走过发达起来的;一个社会霎时间从清教徒式的、犬儒式的禁欲中解放出来,往往会冲决掉以往的束缚,侈靡过度。企业变成官场之后,反映在人上,产生食利者,占取企业的利益并力图维护其既得长久(在这点上,他们倒希望这样的“体制内“的企业能够持续存在);反映在物化上,则催生了大量的沉没成本。二者都是道德的“分殊主义”(马克斯·韦伯所言)对企业的影响在成本上的表现。这是企业“政治化的沉没成本”。如果政府、社会容忍企业沉没成本,则政企分开既难又遥远。而深化国有企业改制,解决其产生沉没成本的制度性弊端,该是题中应有之义罢。

    五、沉没成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果人们能知微知彰,那么可以断言,有些沉没成本是“屠财”行为。譬如一:很多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便利渠道、条件,设立“小金库”,而“小金库”及其消费,换个看法,就是一种形式的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服务小团体快乐感的沉没成本。譬如二: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等渎职行为一旦发生,使企业成本地图突然大面积沦陷、断裂,所造成的损失以及连带的贪污浪费,骇人听闻。这样的沉没成本杀伤力,简直类似于家庭、家族析产之“析”。企业经营,尤其使央企,不是限制投资、借款、担保本身,而是应预防央企官员的政府官员一般的权力和权力想象的辐射;他们不在乎专业的、经济的知识和背景、学历,他们立意要凌驾于和游离于企业和市场之上和之外。譬如三:当下普遍流行的公款吃喝、公款用车、公款旅游,所谓的三公消费,从企业经济上观察,如人们所说的“连错误都算不上”,是典型的企业沉没成本。这种职务化消费的内部权贵问题,从企业层面(广泛地大量地)破坏了社会力量的平衡,推动和加剧了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三公消费灼然演化为特定人群的(不是工作内容而是)生活方式,此之谓“浊富”——心里只有“现在此刻”,因而是生物性的。这种情形,在国有独资、垄断的大型央企里,表现得尤为昭彰。尤为难的是,三公消费,消费之中的浪费,在文件层面上已无力解决,在“两会”上也无法撼动。三公消费俨然成了虚无之物!一个国家(哪怕是它的企业层面)“两种极相违异的社会情态”的二元结构一旦形成,想再扳动、扭转,则难矣哉。

    六、转化企业沉没成本为社会性公益支出是条双赢的路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决定了企业成本具有多维度。考察企业成本,除了经济性,市场性,还应强调它的社会性,公益环保性。企业和企业产品生产,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能否实现、国家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可正可负。企业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既是外部成本;环境污染的再治理造成更多的支出,是一种沉没成本,一种不得已的因外部成本的后沉没成本。在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鼓励、引导企业进入社会公益领域的力度,使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的同时经常不断地为建立现代社会多做些贡献——“无损于私,有益于公”(《宋书·王弘传》语)。我们清楚地知道企业——现代企业在建立现代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央企尤其是独资、垄断性企业应该也有责任为建立现代社会输出本不属于它们的红利,益于社会、益于大众群品。若讲企业政治,这是服务社会、利国利民的企业政治。借用《祖堂集》中的赞语,乃是“高提日月,大照乾坤”。企业公民是一个非常好的值得礼赞的道路。而一个不好的企业公民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不好的企业法人。同时,政府机关中有检查权、监管权、审批权的部门,也要不把企业当作渔猎目标才好。企业风气不好,与政府部门行政行为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企业经营中有会计上的关联关系,但我们不希望看到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不正常的关联关系。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的企业也不情愿有此种折磨人的关联交易即“赎买”。我们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能将企业沉没成本转化为社会性公益支出,譬如慈善项目、捐资项目、社会公共品、社区服务设施等,建一所命名学校、建一个命名图书馆、建一个命名体育场等等,哪怕是一些辅助的市政配套工程、社区工程,则对社会、对当地、对市民、对企业而言,都是极为有益的事情。一些能够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七、加强内部控制,引进新会计理念

    产生大量沉没成本,对国有企业而言,是因为政企不分、产权虚拟。用一个短句说出这个根本原因,即:成本需要守护。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成本是脆弱的,它遭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冲击。企业经营者要展开胸襟和视野,开明务实,承负起企业公民的责任。从企业经营的内部主导性来说,解决沉没成本问题,企业必须更新财务会计、成本的核算观念、概念和体系,提升成本预算达到理性的高度,引入通货膨胀会计(通货膨胀成为常态,预算编制不能适当引进通货膨胀概念不可能形成好预算)、固定资产会计、环境会计,积极培育成本里的积极因素(譬如企业经营者的实用智慧、节制、公正),生成一个类似“良币逐出劣币”那样的机制,渐渐逐出和挤占沉没成本的存在空间。企业应真正重视和发挥财务事前、事中控制的功能性作用,并通过内部评估体系对年度成本进行专业的综合的事后评估和甄别;只要认真地不懈努力地去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