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黄金十年,遭遇经济危机,转型跨越发展,当前,煤炭企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并重的复杂经济形势。笔者就走过黄金十年,煤炭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危机,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发展回顾及分析
2002年到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GDP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有6年实现10%以上的增速,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煤炭表观消费量由2001年的15.04亿吨增长至2011年的34.8亿吨标准煤,平均增幅达10.6%。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为例,2011年12月平均价格为820元/吨,比2001年增长2倍以上。需求增加、价格飙升、利润上涨,各项经济指标的一路上升印证了煤炭行业风调雨顺的黄金十年,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煤炭产能相对过剩
近十年,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建设使煤炭企业的投资额逐年大幅度上升,“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为1248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加之建井技术、开采技术及装备水平的革新与提升,煤炭企业迅速集聚了巨大产能,全国原煤产量由2001年11.06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35.2亿吨。然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对煤炭需求的降低与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造成的冲击,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表现得愈加明显,煤炭行业严峻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
(二)生产成本刚性增长
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包括各项税费、专项资金以及生产经营成本三大项。此前多年,水资源费、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安全费用等提取项目和标准政策性增加与上升,原料价格、电费、人工成本等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所有的成本细项都处于刚性增长的过程中。
(三)转型发展成为必然
在我国煤炭生产消费快速增长过程中,粗放式发展严重,产业发展仍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开采加工,煤炭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占比低,煤炭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少,积累增值能力差,环境代价大,经济效益低,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高速发展的十年,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并通过运用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一)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大幅下跌
从2011年11月份以来市场煤价持续下滑,虽然2012年3、4月份走出一波缓慢上升的态势,累计上涨15元/吨,但进入5月份以后便进入了快速下行通道。截至8月1日,作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26元/吨,该指数连续13周下跌,累计下跌了161元/吨,整体降幅为20.5%。
煤价下跌原因如下: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加之新能源对燃煤发电技术的替代,欧美国家对煤炭的需求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式增长,主要用煤行业需求不旺,火电消费量、冶金、生铁、钢材和水泥的产量同比增幅都出现了回落,利润大幅下降,甚至陷入亏损,导致我国煤炭行业多种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
(二)库存不断攀升,供需矛盾加剧
经历了十年黄金期的煤炭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煤炭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煤炭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现状导致企业煤炭库存量不断攀升。截止2012年上半年,秦皇岛煤炭库存量已达到1000多万吨,全国重点电厂库存煤约1亿吨,可用28天以上,两项指标均超历史最高水平,全国出现了电厂满仓、港口满存、煤矿满厂的煤炭滞销状态。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将控制在36.5亿吨,并对内蒙古、山西和陕西前三大煤炭主产地做了减产预期,预期产量分别为9.2亿吨、8.1亿吨和4亿吨,均低于其2011年原煤产量。
(三)资金严重短缺,经营压力增加
煤炭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利润降低,煤炭企业经营压力骤然加大。截至2012年5月底,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32%,补贴后实现利润889亿元,同比下降3.16%。上半年,大型煤炭企业上市公司西山煤电、大同煤业和兖州煤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24.61亿元、10.94亿元、49.56亿元,同比下降9.46%、22.81%、29.59%。同时,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减少库存,以及维护与长期合作伙伴的供销关系,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承兑结算占比上升,现金回收大幅下降。用于安全生产和百姓民生的重点工程资金支出,甚至是职工工资、材料采购、设备更新、专项资金上缴等现金刚性支出,都陷入了严重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