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从2010年起全面采用EVA对央企业绩进行考核,并采用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基础的中长期激励方案。这说明国家要通过实施EVA考核来改善央企“贱用”资本、无效扩张的发展顽疾,也进一步体现了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实现了从重表面到重内在、从重短期效益到重长期发展的转变。为此,如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是值得企业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一、基于EVA的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管控体系的构想
构建基于EVA的经济运行质量管控体系,是以制造企业为主体,按照国资委对EVA考核管理的要求,运用EVA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寻找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建立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库,根据各指标状况,建立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为促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供准确信息。
二、梳理确定经济运行质量指标
通过对EVA指标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并参照EVA的关键驱动因素来确定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根据EVA计算公式:
EVA=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类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类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1-资产负债率)×权益资本成本率
=销售收入×{毛利率+长期投资÷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率-所得税÷销售收入-[现金÷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期÷360+存货周转期×(1-毛利率)÷360+长期投资÷销售收入+固定资产÷销售收入] ×(1-资产负债率)×权益资本成本率}
可以得出,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销售收入、毛利水平、应收款项回收期、存货周转期、现金流量、长期投资占收入比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分别对影响EVA的九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指标。比如:毛利水平方面,还可以细分为8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人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万元产值物耗降低率、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质量损失率。
根据上述方式分解得出的指标很多,可以按照如下指标选用原则进行筛选:一是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公司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二是指标应具有相对的可控性,涵盖的内容能够准确体现公司经济运行质量的真实情况;三是指标可按月或季度获取,获取成本不能太高,且能够反映公司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变化情况。
三、指数评价模型构建思路和框架
指数是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关键评价指标对比其标准的差异值,指数评价模型构建思路就是以指数来反映总体经济运行质量状况。建议将公司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专业指数两种。
综合指数反映和评价的是公司整体经济运行质量,由设置的五个下属专业指数和与其相对应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出。专业指数反映和评价的是公司运营某个方面的状况,是对经营质量单个方面的评价。每个专业指数,由若干个关键指标与公司、行业或市场的标准进行对比后计算得出。
专业指数设立思路是,围绕企业发展和营销规模、运营效率、财务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经营成果等方面,利用杜邦分析等财务分析手段,设定“经营指数、效率指数、财务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五个专业指数。同时,将围绕EVA梳理确定的关键指标,按属性归属于各指数下。比如:
经营指数衡量的是公司生产、销售情况,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前提。将营销、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等方面纳入经营指数,包含6个指标。反映企业营销规模增长情况的有3个,即“销售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各类产品订单储备额增长率”;反映企业技术和技改投入情况的有3个,即“技术投入比、技改投资增长率、技改投资完成率”。
效率指数衡量的是公司生产经营和投入产出之间的效率,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加速器。将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纳入效率指数,包含3个指标。即反映企业全部员工劳动投入生产效率增长速度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反映企业全部员工人均产出效率的“人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以及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利用效率的“总资产周转率”。
财务指数衡量的是公司获得现金流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是风险和财务杠杆的平衡点。将财务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纳入财务指数,包含4个指标。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质量指数衡量的是公司产品及工作的总体质量状况,是实现效益的保障。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纳入质量指数。选择“产品质量得分”、“顾客满意得分”、“制造质量得分”和“业务质量得分”作为质量指数的关键衡量指标。
效益指数衡量的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情况,是对其他四项指数的综合反映。将收益状况纳入效益指数,包含7个指标。其中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有5个,即“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比的有2个,即“万元产值物耗降低率、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