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浅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2]
发布时间:2012-09-05 点击数:983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事实上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使用者只能获得不充分的信息。然而决策者要做出正确的、有利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这就存在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一个倾向选择问题。笔者认为,正 ...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

    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

    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它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所以也就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

    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

    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信息提供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无关。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这一作法从本质上说又损害了可靠性。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相辅相成

    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可信度,甚至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使可靠性失去存在的意义。

    三、权衡相关性与可靠性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先后问题

    首先,从产生方面考虑。现代会计的产生是源于相关性,而非可靠性。信息使用者是由于需要相关信息以支持其判断、决策,才希望获得会计信息的。

    其次,从成本效益考虑。在复杂的当今经济活动中,我们是先选择相关的信息,还是先考虑是否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再去判别其是否相关,哪条思路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答案显而易见。

    (二)二者的相对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并不是直接经营公司,而是委托给管理当局来代理经营。股东与管理当局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为了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往往采用激励的方式促使管理当局尽最大努力为自己服务,而企业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会计利润上。因此,管理人员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优势,选择有利于提高利润的会计政策,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更偏好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并不是由于追求相关性造成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相反,人们力图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提供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决策有用性,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会大大增强。

    四、协调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主要措施

    1.加强法制层面的建设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制定、财政部和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进行制定。在现有以上各级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相关性方面的制度建设,形成理论界同实务界认识的统一,管理部门之间一致,并考虑与国际接轨。

    2.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引导作用

    具体来说:政府应积极完善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使之向满足决策者需求的角度发展;企业应当了解使用者真正想要何种信息,运用已有会计资源,提供理想信息;外部使用者应当主动要求企业提供所需信息,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企业所提供的信息。

    3.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主要是充分运用网络、无线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数据传输、信息服务,提高会计信息的网络相关度。财务报告网上披露不仅能够满足传统财务报告对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报送及时的要求,还具有集中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以达到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沟通、更方便作出决策。

    (二)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信息失真比较严重,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强化财务公开

    要使会计报表用户能通过会计报表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就必须实行财务信息公开。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能有效扼制企业私下的暗箱操作。

    2.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与提拔,必须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依据。如果一味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主要指标作为考核经营者业绩的依据,那么当经营者预期不管其多么努力,也完不成既定指标时,就会在会计上做文章,干预和控制会计系统,以便向所有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

    3.建立健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

    《会计法》中虽然规定了单位内部、国家、社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仍未完善。使一些企业对内对外或对不同部门、不同使用人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一致,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核算的结果。因此,完善的监督体系应是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监督行为。

    4.明确会计主体的地位,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会计人员而言,必然要求站在企业的立场,在不违反国家法规的前提下,维护企业利益为己任,通过具体的会计事务处理,帮助经营者合法、合理经营,确保法人财产的安全、完整与增值。

    5.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

    会计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各种约束机制的制约。其约束机制包括:法律性规范,指各种财经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公司法等;技术性规范,主要指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是会计技术和方法选择的准绳;伦理性的规范,即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范,为国有企业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如严禁虚假发票等原始单证的买卖等。

    6.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

    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