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会计报表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2]
发布时间:2012-08-07 点击数:3937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也逐渐向复杂性、隐蔽性及广泛性发展。在我国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失真、报表粉饰、人为操纵利润等状况,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濒临破产和最终破产,笔者对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手段、识别方法以及因此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及防 ...
3.利用虚拟资产
严格地说,所谓虚拟资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使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性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利用虚实盈亏的合法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企业或公司将这些资产科目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或干脆不计入损益。
4.利用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可以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或是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再者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负债,重大的资产买卖等。
5.利用利息资本化
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使利润虚增。或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6.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
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虚构销售及销售客户,虚列应收账目并开出销售发票,构成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等虚假会计信息。(2)少转销售成本,使利润虚增。企业不遵守销售配比原则对销售成本结转,使库存账面远大于实际库存。(3)利用未达账项,或对销售收入不入账,作预收账款处理。销售收入不入账前提条件是它的客户单位无需销售发票。如果情况有变,企业就会采取粉饰会计报表的手段来应对。
二、识别虚假会计报表防范财务风险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外部法律监督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约束体制。企业应该根据《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其真实有效。同时,还要强化外部监督,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职能,使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通过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及加强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等措施,协调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各项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会计准则的规范;从法规、准则及制度方面采取强制而有效的措施,从法律法规上控制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对违法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给予严肃处理。树立全民诚信意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控制会计报表造假行为,规范领导阶层行为,采取激励和约束并进的方法,达到客观公正反映会计报表信息的目的。
(二)充分披露企业交易情况,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首先,对所有公司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内容进行规范和披露。会计报表造假行为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人行为,而是范围广、危害大的单位或是集体行为。在企业进行关联交易时,对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等内容进行监督和规范。对于在国有企业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关联交易必须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对于上市公司中有可能损害股东、债权方等利益的关联交易要求证券部门对其进行监管。
其次,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以下行为:
(1)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对虚拟资产予以披露,通过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对借款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大额广告支出等的资本化行为进行规范,使大额费用的处理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不同企业对大额费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3)制定相关制度,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进行规范,对会计年度内取得或丧失控制权的内容,用比例法还是推定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做出明确规定。
(4)对固定及流动资产的评估、调账、减值等会计处理、对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等予以规范,防止企业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项目(如虚拟资产)确认为资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