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级资讯 >> CFO人物访谈
“中国摩根”陈光甫[2]
发布时间:2012-07-03 点击数:5165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陈光甫,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1928年出任江苏省 ...

    经过陈光甫的苦心经营,到1922年,上海银行资本额增至250万元,与浙江兴业银行并列全国第五位;存款达到1345万元,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居第四位。至1926年,上海银行与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并称“南三行”。到30年代初期,当日这家最穷、最小的“小小银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私人银行,在中国的金融界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光甫本人也跻身于“江浙财团”的首脑人物之列。

    1950年,上海银行实现公私合营,仍推选陈光甫为董事长,此时陈光甫身在香港,他派内侄、原香港分行经理到北京参加会议。同一年,他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更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向港英当局注册,从此与大陆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脱离关系。1954年,他在台北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继续自己的金融事业,复业后的上海银行营业至今。

    1965年,陈光甫到台湾定居。1976年,以96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中国旅游业的先驱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旅游业还处于空白,其时旅游业务皆由外国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揽,如英国人经营的“通济隆公司”、美国的“通运银行”等皆设有旅行部,这些银行在上海、香港等各地的分行也设有旅行部,包办中外旅客一切旅行业务。这些旅行部还发行旅行支票,时人称为“通天单”(在当时军阀割据地币制不统一情况下,可通行使用)。当时政府对旅游业素不注意,更无人想到收回此项外溢之利权。

    1923年夏,陈光甫在香港拟往云南进行旅游考察,在到一外商经营的旅行社购买船票时,见该旅行社售票处的外籍职员只顾与他人闲谈,全然无视购票者的存在,陈光甫静立良久也无人理采,于是愤然离去,转往通运银行购票。途中他思潮起伏,遂毅然决定创办中国人的旅行社,并且立即搜集有关书籍资料带至船上阅读。当时全国教育会第九次会议定于10月22日在昆明举行,各省代表均须集中至上海经香港转越南乘滇越铁路前往。陈不愿看到教育界人士在旅行中辗转劳顿,故致电上海银行总行,嘱咐工作人员立即与该会议主管人员接洽,包办各省代表在上海的车船食宿,这一举动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称赞。

    上海银行即于当年8月设立旅行部,并呈请交通部准代售铁路车票。当时交通部正在召集全国铁路联运会议,素无先例的申请案在会上一经讨论,立即遭到洋人代表的反对,中国代表对这种与洋人争权的新鲜做法竭力支持,立即获得通过。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最初仅在上海代售沪宁、沪杭的火车票,后陆续与长江航运、南北海运及外国各轮船公司订立代办客票合同,不久便推广至京绥、京汉、津浦各铁路,并在各地分行添设了若干旅行社分社。

    随着旅游业务的扩大,针对当时通用银元携带不便、在各地又须“贴水”(兑换当地钱币时的损耗)、银行钞票有流行区域限制等困难,1927年陈光甫决定将旅行部从银行中分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各分行的旅行部为下属分社。至此,中国始正式出现大型旅游企业。

    1930年12月,陈光甫北上旅行经过徐州车站时,看到三等车乘客餐风饮露宿于车站的情形,吩咐中国旅行社在若干地区设立了招待所和食堂。并于该年聘赵君豪为主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旅游刊物《旅行》杂志,该杂志图文并茂,通过介绍国内外名胜古迹,启发提高中国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旅游兴趣。

    生逢乱世,“随缘善变”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章士钊送给陈光甫的一副对联。生逢乱世,“随缘善变”,只是生存的需要。观其一生,陈光甫一直竭力和政治保持距离,对他而言,只是想做一个更纯粹的金融企业家,不为政治威权所左右,在自由的、规范的市场中,凭借着完善的经营管理和专业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大资本家传》赵云声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吴经砚,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陈光甫的一生》姚松龄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