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2-03-21 点击数:218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铁路的运能运力得以增强,但同时也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首先,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缩短,如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信号和仪器表等,从资产的含义和会计核算稳健原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铁路的运能运力得以增强,但同时也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首先,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缩短,如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信号和仪器表等,从资产的含义和会计核算稳健原则的角度考虑,对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应当及时进行清理或报废,但按目前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方式,单位是不能清理处置这部分资产的,其成本也难以或不愿意负担与之相关的清理损失,由此造成账实不符,收支不配比,利润虚增。其次,铁路大范围提速和电气化改造涉及资产的价值大、种类多,有相当数量的资产在提速改造过程中被拆除,而由此造成的资产损失更是成本难以承担。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的缩短,造成与之相关的维修用材料物资等存货提前报废,装备技术标准要求的提高,造成部分材料物资无法使用。

    一、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资产管理方式的不足

    1.各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缺乏沟通协调

    财务部门对资产的管理主要限于价值管理和资金的筹集,对企业资产的配置、调控、更新、大修以及报废处置等,仍由计划和专业管理部门控制,财务部门未能实时参与其过程。由于各部门都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管理资产,相互之间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了企业内部资产管理脱节的现象。资产使用部门发生资产数量变动时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在资产状态有变化时也不及时通报财务部门,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有差异,造成账卡不符、账实不符。

    2.运输成本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每年的运输成本进行总量控制,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资产的运用和管理时,为压缩成本采取了各种手段:对运输生产中使用的维修用存货采用先使用后出账的方法,以减轻当期的成本压力,最终存货的出账时间,根据单位成本的负担能力再行确定,造成存货资产账实不符、成本不实、盈亏不实;对固定资产正常使用维护的投入减少,不能维持资产的正常技术状态,加速了设备老化,降低了资产质量;利用基建更改工程补助成本、利用代办工作补助成本、利用专项支出补助成本、利用市场补助成本,在减轻成本压力的同时,造成资产价值不实、效益不实、运输成本不实。

    3.监管方式滞后、手段落后

    对国有资产监管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监管报告来反映,以事后监督为主,对资产运营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国有资产监管缺乏规范性、时效性,监管力度较弱。很多单位未能按照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每年对资产至少盘点一次,许多问题不能通过资产盘点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造成问题越积越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难以处理。而且由于监管手段落后等因素,造成上下级之间监管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流于形式。

    二、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

    1.必须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

    各单位要根据《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和本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按照资产的类别和性质确定管理部门,负责拟定本年度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实时监控资产运行状态,及时获得资产动态信息,定期组织本单位资产清查,分析资产报告,自我评定资产运行质量,提出资产管理工作的调整建议,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按照系统负责的思路,路局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单位资产状况,确定各单位年度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组织对本系统资产运行质量的鉴定和检查,定期分析本系统资产状况,包括对资产的配置进行合理性分析,对闲置、报废资产从专业角度提出处理建议,对于路局生产布局调整和即将采用的重大生产设备更新、重大技术措施,各专业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资产调整和处置的计划方案,并提出调整各单位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的建议,如果造成被淘汰资产的大量闲置和报废,应当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建立铁路运输企业目标成本控制体系

    从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来看,建立以标准成本制度为重点的控制体系是客观、公正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业绩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建立以标准成本制度为重点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以一定时期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充分考虑运输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搞好标准成本的测定工作。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应对铁路运输企业核定两个标准成本指标。第一,以旅客或货物的位移即周转时指标为产出基数,运用作业成本理论和各种科学的测定方法,测定单位周转时的成本费用支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旅客或货物周转量标准成本。第二,充分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目前承担大量社会职能和部分费用并不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实际情况,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不能核定到单位标准之中,而应该以一定时期的历史成本为依据,核定费用支出总额。将标准成本乘以预计的工作量,加上核定的费用支出总额就得出了某个运输企业的目标成本费用总额。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资产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贯穿企业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整个过程。因此应树立企业全员资产监管意识,要加强资产管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应从企业的角度全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再造,构建涵盖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生产成本、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筹资、投资,及工资薪金等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定各重要环节的控制点,以及对各业务职能部门、各岗位责任的明确,把管理的过程控制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形成一个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约束机制,达到全方位控制的目的。

    三、资产的动态监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发挥资金的源头控制作用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清理核查,实行种类资金的归口管理和集中管理制度严防违规资金引起的体外循环和流失;明确各级资金的有权支出限额和资金审批权限,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限制所属单位对外融投资、乱担保和拆借资金,控制现金流量,确保资金的安全。

    2.落实财务的日常监督控制作用

    利用财会监督的整体、协同优势,积极配合和协调相关机构做好资产的动态管理、完善各类资产台账、卡片,对资产的计划立项、购置安装、保管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确认等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坚持对资产的定期核查和盘点,做好资产流转的过程跟踪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加速资产周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3.注重对销售采购环节的监督

    合理控制库存,加强债权管理,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应收账款签认制度,落实清收责任,及时主动与债务人核对应收账款,做到债权明确,账实、账账相符;对于拖欠时间长的应收账款,应确保诉讼时效,以减少坏账损失。

    4.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在企业转制、主辅分离过程中,注意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5.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载体,统筹企业各项资源

    优化资产结构,节约成本支出,对各种非生产性的资金运用严格控制,杜绝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堵漏保收,精细管理,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四、铁路运输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要做到有序监管

    1.规范投资决策程序、监管程序及使用的监管程序

    对重大投资项目,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并进行仔细的可行性研究,由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班子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按权限报批;所有国有资本项目审批都必须有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参与,项目批准立项后,都要及时报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备案,由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建立台账,进行跟踪管理。

    2.规范国有资产清理的监管程序,确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对进行报废清理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主要根据其实际使用年限签署意见,对提前报废的要查明原因;对进行报损清理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会同其他部门查明国有资产损失原因,并明确责任,并对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3.完善国有资产处置责任制和追究制,加大执法力度

    要明确路局各管理部门和站段的责任分工,针对铁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从提高监管质量和加强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方面,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污、贿赂、挪用和私分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对搞假决算、假报表、虚增成本、截留利润、擅自转让企业产权、对外投资失误等造成铁路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对企业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惩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当然,同时还应强化民主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领导个人说了算。特别要加强企业中党的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增强企业领导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把资产保值增值列入重要的职代会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督活动。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