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依赖于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税收等硬项资源的低廉,实行的是粗放型的成本管理。真正通过ERP、BPR、MRPⅡ等现代管理软件或系统的管理运作实现的经验效益促进的成本下降,是非常少的。在资源成本优势不存在的时候,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采用严格的成本管理,扩大利润空间,建立成本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成本领先战略,恰恰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之一。
成本领先战略或总成本领先战略是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的一种能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战略方法,是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成本战略的具体政策使其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
建立成本优势,提升竞争力
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只能有一个成本领先企业。如果是这样认为,那么单个中小企业自然无法与大企业匹敌了。但我们应该拓展对成本领先水平的理解,这种成本领先,是在类似水平和类似发展规模上取得领先。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是行业上的龙头老大,反倒是靠模仿这些明星企业的产品生存和发展的。他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相似规模和水平的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想要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利润的可能性不高,但中小企业依旧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相似水平以及相似规模企业中的成本优势,以产品低价来吸引顾客,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继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小企业的产品种类比较有限,企业生产有限类型的产品的经验会随着该产品的累积生产数量增加而增加,产生了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原理,对有限产品的大量生产,会使得单位成本下降。
根据成本领先战略价值链再造的理念:从价值最大化出发,设计公司内外经营活动,削减附加的无用过程,带来更大的成本优势。
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削减不必要的经营过程;思考企业经营活动中,哪些活动应该自己完成,哪些活动应该交给市场上其他厂商去完成,以此获得成本优势。分析主要供应商、购买商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对行业价值链中相互依赖的作业进行定位、协调和优化,把生产资源的分工协作和物流过程,组织成为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链,使处在价值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取得最大的价值增值,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成本领先最终表现出的是产品的价格优势,通过价格优势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价格优势一般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工艺,即工艺创新这个途径实现的。
这就使得企业通过产品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来建立企业的成本优势,形成企业能力的独特性和途径的依赖性,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领先要求企业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注重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确保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成本费用的支出效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过程往往能促进企业进行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这类创新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价值,获得核心竞争力。
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保证目标实现
为了获得持久的成本优势,中 小企业需要严格、持续地执行成本领先战略,建立一套动态评价体系保证该目标的实现。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应以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目标为基础,因此在确定行业层次的评价体系后,应根据其标准确定企业层次评价体系的标准,即根据行业产品成本降幅来确定企业产品成本降幅,同时考虑作业活动、实施措施的执行情况。
企业层次的评价体系也可采用不定期和定期评价两种方式,同样,不定期评价主要关注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其可行性、有效性,保证成本领先战略正确实施。定期评价主要关注实施效果及产品成本下降幅度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标,则根据行业目标制定新的目标与措施;未达标,则应从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考虑,发现相应问题,进而采取有关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原本保持的资源成本优势日趋弱化的大环境下,成本领先战略恰恰为中小企业挖掘新的成本优势提供了切入点。中小企业要认真审视自身的价值链,合理、有效地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创造新的成本优势,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