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因出发探讨如何防范高校财务贷款风险
发布时间:2011-10-20 点击数:366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高校财务贷款风险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对高校贷款的含义和表现入手,结合目前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高校财务贷款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对高校如何防范财务贷款风险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财务贷 ...
高校财务贷款风险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对高校贷款的含义和表现入手,结合目前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高校财务贷款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对高校如何防范财务贷款风险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财务贷款风险的含义和表现
    (一)财务贷款风险的含义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自主化程度的加快,高校越来越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同企业一样,高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问题。比如,除了财政拨款之外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这是筹集资金的问题;高校如何利用现有的一些资产创造收入,这是投资的问题。然而,不管是筹资还是投资,都会有风险。高校筹资,贷款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所以高校的融资风险也集中表现为财务贷款风险。
    (二)财务贷款风险的表现
    利息不能及时缴清,贷款不能按期偿还,这是贷款风险最重要的表现。高校的贷款数额巨大,每年还要承担一笔不小的利息。一些学校当年的收入只够甚至是不够偿还利息的,更不用提能够按期偿还贷款。
    对高校来说,财务贷款的成本相比于其他的融资方式要高得多。市场利率变动频繁,若贷款利率高于其他同等条件的融资的利率,高校所承担的隐性损失是不小的。
    贷款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贷款作为一项融资的资金,本可以对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看来,有不少高校仍然是以粗放经营的管理思路,攀比成风,盲目将贷款用于扩建校区,单纯追求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占地面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二、财务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
    以笔者所在的广州体育学院(简称“我院”)为例。我院创建于1958年10月,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专业四年制的高等学府,设有硕士生培养点。随着我院事业的不断发展,院年总收入从2000年的5000多万元增至2010年的2亿元,尽管年总收入逐年递增,依然满足不了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每年的总支出都基本大于总收入。截止到2010年末,我院事业基金累积赤字七千多万元。巨额贷款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务贷款风险。
    (一)高校领导对贷款的认识不够深刻
    高校行政化色彩浓厚,高校的领导也容易滋生攀比之风,追求表面的业绩,而业绩常常是通过数字表现出来的,体现在高校就是硬件设备的采购、校区的扩建等等。营造这些好的业绩,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高校领导为了业绩也不惜巨额贷款。我院2007年借款余额39100万元,当年新增借款39100万元,归还银行借款37620万元,新增和归还银行的借款包括借新还旧。2007年归还银行的37620万元贷款中,17420万元是财政贴息贷款,由财政代为归还。该17420万元财政贴息转拨款的项目为:改造游泳及排球馆620万元、改造体育馆1700万元、新建图书馆3400万元、新建教学综合楼及图书馆10000万元、仪器设备及图书购置专项1700万元。我院自筹借款391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不足的借款1500万元、教学综合楼及图书馆13600万元、南大门/小球馆/研究生公寓等12000万元、科研楼/综合田径场及车库/基础设施等12000万元。这段期间,我院在资金方面出现较大缺口。而且,高校的贷款一般为长期,做出贷款决定的是这一届学校领导,而高校领导的调动比较频繁,一旦这届的领导班子调走后,还贷款的任务就落到了新一任的领导头上了。两届领导之间相互踢皮球,再加上考虑到高校事业单位的性质,领导认为贷款归还和不归还也无关要紧。由此,导致了贷款的归还遥遥无期。
    (二)高校融资思路狭窄,筹资结构单一
    经统计分析,我院截止到2010年年末银行借款余额为5.815亿元,其中属公益性的债务为55516.54万元,非公益性的债务为2633.46万元,公益性的债务分布在7家的贷款行,分别为:(1)工行五羊支行,13550万元;(2)交行小北支行,12000万元;(3)中行开发区支行,7866.54万元;(4)建行天河支行,15700万元;(5)浦发银行锦城支,行2000万元;(6)平安银行广州分行,2400万元;(7)华夏银行东风支行,2000万元。
    可见,我校的融资渠道集中于银行贷款。高校扩招后,剧烈增加的生源使学校不得不大面积地扩建,增加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一方面资金的来源,高校还是首选贷款融资。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于财政拨款,所以市场意识不足,营销观念也是比较薄弱的。将高校同市场的其他个体分离出来,未充分认识到隐藏在高校内的市场机会,也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来为高校融资节约成本。
    (三)贷款的使用结构不合理,也没有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
    高校使用贷款时,不够小心谨慎,而是任意地使用该贷款资金,往往是高校需要什么就随时地使用该笔贷款。待所有的贷款资金使用完后,由于使用的不合理,而没有后续的还款付息资金,于是拆东墙补西墙,贷款的管理更加糟糕。据我院近三年的财务记录显示:2008借款余额55300万元,当年新增借款17700万元,用于补充2007年项目的资金不足,2008年归还银行流动资金借款1500万元。
    借款余额56300万元,当年新增流动资金借款3000万元,主要用于归还银行项目资金借款的利息的不足和归还银行项目贷款2000万元。
    借款余额58150万元,当年新增流动资金借款3400万元,主要用于归还银行项目资金借款的利息的不足和归还银行项目贷款1550万元。基本处于“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