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对山西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1-08-31 点击数:4776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是针对山西省经济特点。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 ...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是针对山西省经济特点。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山西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笔者认为,山西经济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山西经济“因煤而兴,因煤而困”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煤海之称”,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产煤县,煤炭探明储量2783亿吨,曾占全国的1/3,建国后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走上了一条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的道路。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不但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共和国经济发展能源“发动机”。但是,在“能源基地”光环的背后,由于长期以来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导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建国后,经济结构偏重的特点造成山西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行业占全省工业产值的80%以上。这种过于依赖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使山西经济在应对变幻复杂的市场环境时,缺乏灵活的应对机制。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山西经济深受打击;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山西经济再遭重创,沦为全国唯一未能完成全年“保8”任务的省份。
  (二)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
  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初级化的,资源浪费和破坏惊人,已消耗的煤炭资源高达200多亿吨,全省万元GDP耗能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高能耗伴随着高污染,山西二氧化硫的排放达到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生态环境相当严重。目前,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1/8国土面积。2009年初,全国各省市区生态文明排名队列中,山西位居倒数第一。
  (三)安全压力巨大
  近年来,尽管随着全省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和煤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煤矿安全形势日趋好转,但全省每年产煤6-7亿吨,安全事故频发仍是山西资源型经济面临的重大压力。
  (四)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建国后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并未给山西人民带来富裕,山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都不靠前,而转产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量的矿工因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安置转移。
  二、实验区的设立为山西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山西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将在政策、资金、制度建设方面等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获得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和发展的可能,将迎来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验区的设立,有利于山西创新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产品价格机制形成和收益分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等体制机制,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素质,有效防范周期性波动,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次,建国以来,山西因采煤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高达3980多亿元。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完善资源集约高效开采、生态环境评估考核和补偿机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再次,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强化煤炭资源管理、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制度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的集约,高效发展,更好地发挥能源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后,实验区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对同类地区具有参考价值。
  (二)吸收经验,争取政策,推动山西经济跨越式发展
  山西之前,我国已有八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些试验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山西设立试验区吸收这些成功的经验,将其政策优先移植和推广,包括在城乡统筹、两型社会建设,以及中部地区比照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方面所实行的一些政策。这意味着,山西不仅享有“资源转型”政策优势,也将可能获得其他类型“综改试验区”所实行的优惠政策。山西将获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返还、煤层气开采、旧有煤矿用地审批权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此外,山西还将获得更大权限的项目审批权以及在金融融资政策方面获得更多便利,有力地推动山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统筹发展,协调一致,促进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山西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单纯经济转型的问题,而是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领域的共同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否整体协调,各方面改革能否协同配套,不仅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和成效,也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本身。山西设立试验区,通过统筹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协调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必将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顺利转型。
  (四)争取补贴、创新投入,多渠道获得转型发展资金
  据统计,建国以来,山西为国家建设、能源输送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这是山西无法独自承受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山西设立试验区,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申请将中央财政增加的转移支付额逐年返还山西,支援山西由于转型发展带来的成本和弥补山西为全国经济建设发展而造成的历史欠账。同时,山西将探索利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两权价款、煤炭转产资金等手段,不断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采取产业投资引导、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现引进项目和人才奖励等形式,加大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大力开拓金融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服务业、循环经济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山西建设试验区实现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
  试验区的获批,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要实现经济成功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山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生产模式、利益分配将受到冲击
  资源型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原有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包括矿业权管理体制、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交易与收益分配机制都将面临变革。
  (二)生态环境脆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西共开采煤炭85亿吨,外运50亿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据测算,每开采1吨煤造成的生态破坏损益达115元,每采一吨煤要破坏2.48吨水,山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变得异常脆弱。
  (三)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城乡一体化是山西综改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山西目前城乡发展极不协调,具体表现为:(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3)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突出,农民市民化速度缓慢;(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对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制约。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