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管理“人治”与“法治”
成本管理的人治”与“法治”的矛盾,不只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存在,可能各种类型的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但可能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更突出。成本管理,是不是说一旦制度制定好了,就一劳永逸啦;还是说主要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责任心决定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说到这个话题,大家可能都会说,既要“人治”,也要“法治”,二者要很好地结合。理论上如此,但“人治”与“法治”二者结合的“度”,又如何把握呢?这是问题的关键点。
不管何种环境下,成本控制都是企业常态的话题。既然规避不了成本管理的话题,也就绕不开成本管理中“人治”与“法治”矛盾。因为成本指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不是一个部门的一个人员能够独立做到的,而是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如何定制度,如何调动人员积极性,管理者如何干预制度和维护制度等等,都考量着“人治”与“法治”的艺术水平。中小民营企业在人的管理上可能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这时就要多建立和规范成本核算体制、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费用分配的方法等,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量身的设计和布局,从会计准则的角度重新审视会计政策,诸如引入作业成本法、运用质量成本法等,从而建立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让人人加入到这个体系中,用会计准则来管理成本。当然,当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和健全,就不能为制度而制度,从而又落入“法治”的窠臼,形成“大企业病”。这就要求中小民营企业平日里既要练“内功”,即管人、管钱、管业务;又要练“外功”,即关注企业发展环境,利用好政策、市场等因素,把效率提上来,把风险降下去。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就有必要摒弃“人治”与“法治”的二元对立,力争将人、制度、环境等要素都融合到价值链的全面成本管理上来,从而把成本管理放到一个更为宽泛、更为系统的空间里来考虑。
言而总之,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企业外围环境,秉承着不同的生存发展理念,就要确立不同的管理思路,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竞争环境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要先谋生存、求发展,就要取得必要的成本领先优势,就要寻找适合自身需要的成本管理模式,处理好成本管理的“国有”和“民营”、“战略”与“战术”及“人治”与“法治”等问题,做好中小民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各个利益方创造出更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