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08-12 点击数:209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为民理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但是,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公共服务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为民理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但是,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与能力。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的特点与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它是一种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它的主要特点是:(1)分布于非生产领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在保证社会公共事业稳步提升与共享的同时,最大限度创造社会效益;(3)固定资产形成后的消耗补偿来源于国家财政,不能从其使用结果中产生。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也应是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公平的最优化。
  由于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而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而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严重阻碍和抑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疏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部门与分部门在日常账簿的管理、使用与登记过程中,没有统一要求,存在同级部门与上下级部门之间设立、登记账簿不统一的现象,如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或建立的明细账大多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建立的总账与明细账勾对不上;账务与实物勾对不上或长期不核对等等。
  二是账外物资存在时有发生。由于单位固定资产来源的多样性,除了按年度预算购置外,还有各种无偿调拨、捐赠等等,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管理疏漏,如捐赠给某一独立部门的设备、物资等,如果其未及时上报,单位总部就有可能不知道,或疏漏登记,从而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或由于对账不及时,导致单位总账与部门明细账核对不符情况发生;或在“指示”下有意不记账等(对部门配发的手机、电脑等)。
  三是账簿中未留有任何日常检查痕迹,各级主管领导、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权未有效使用,即便有部分检查出的问题,也从未对相关责任人有过处理,这种相互间的效仿效应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散局面。
  四是无法真正做到“家底”清楚,仅满足于对自己经手部分能够核对一致,对以前年度所产生不符情况不去追究、不予以处理,导致长期账务理不清、更说不清的状况。
  2.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两者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普遍存在;有的经营单位甚至长期无偿使用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或虽有租赁协议,但条文不规范,协议签订草率,甚至执行随意,未按照协议规定收取足额租金,不注重协议的法律效力;未严格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或在转移时对固定资产严重低估;或在转为经营型固定资产后,不提或少提折旧等。列收列支五花八门,各有各招,目的都是有意逃避监督,为单位小集体谋福利,为请客送礼开方便之门,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二是固定资产性质发生变化,收益未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统一管理。主要是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未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产生的收益;或在将国有非经营资产对外出租所产生的收益等时,均以各种途径列收列支,未完整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目的都是有意逃避监督,为单位小集体谋福利,形成“小金库”,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3.资产配置不合理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购置计划往往也带有人为因素,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身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部门之间过多地强调分块分工,忽视了内部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部门之间设备不互相调配使用,各自另行申请,尤其在对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可共享的人本就不多,又增加了种种“禁锢”,使本来就低效率使用的机器设备效率更低。
  4.会计账务处理不合理
  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其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直至报废、毁损,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减少。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但经费一旦成为实物后就游离于监督之外。因此,单位只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不够
  近几年,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措施等都在不断的变化,在对政策的掌握上有不及时和疏漏现象,造成了管理上的薄弱。如应该按规定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不少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
  3.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管不到位,执行制度不严谨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变更不及时,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政策出台、变更不一致,或制度之间无相互约束机制;内外部监管不到位,或有监无管,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够,仍受多方领导,权威性不够,无直接处罚权,仍受各方制约,无法正常发挥其监管作用。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
  首先,领导要起表率带头作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日常化、频繁化,主抓责任人,常常问,常常提,加大具体主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逐渐变为主动。从而达到实抓、真抓、敢抓的目的。其次,要进一步增强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创造一种民主公开的办事制度与氛围,真正接受得起各级领导与群众的监督。可以说,领导的态度、管理人员的态度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一是随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度、措施等的不断修订,各单位也应该及时对照、变更已有的管理办法、流程以及涉及到的人员岗位职责,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尤其加强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全面清查家底,合理合规入册;固定资产实物专人使用维护,提高其完好率和利用率;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与个人业绩相挂钩的考核办法,使各级管理人员能明确知晓其职责范围,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是将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与保值增值作为监督重点,加强日常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检查事项,并留有检查印记,确保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进行常规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
  三是提高内审工作地位,使其具有独立行使职能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干涉,直接对本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由不同的人来担任,不得出现一人兼数岗的情况;不得出现账物同管现象;按照性质、类别建立明细账;设立相应账卡,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注重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选拔资产管理人员时,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能依法办事,合规办业务的队伍;其次,要求员工持证上岗,加强日常学习修养与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队伍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最后,加强日常的制度培训与业务培训,使员工熟悉法规政策、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在职员工的后续教育,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相关业务知识,精通各项法规制度,准确判断并有效处理各种事项,这样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4.有效地利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引进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联网,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管理,随时掌握资产的存量及分布情况,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对实物的管理上,也可借助成熟的条形码技术,这样既可以对原有的软件管理提供新的平台,增加数据统计与实物变化统计的精准度,又可以增加它的数据上传及时性。
  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结合,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共享,大幅度提高综合管理部门数字采集与分析、运用效率,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5.加强沟通与协调
  增强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将事业单位的总体风险进行相应的拆分,明确使用者的使用责任,保管者的保管责任,各级别领导的管理责任、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监管责任,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就能够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良性运转起来。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