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论财务转型过程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08-10 点击数:288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本世纪以来,为适应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推动财务职能转变,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共同的、重复性的财务流程抽取出来,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在追求最低成本的同时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交易处理,这已成为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一、财务转型和财务共享模式的一般介绍 ...
本世纪以来,为适应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推动财务职能转变,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共同的、重复性的财务流程抽取出来,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在追求最低成本的同时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交易处理,这已成为国内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一、财务转型和财务共享模式的一般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壮大使企业财务工作不断走向成熟:从多种记账方法逐渐统一到借贷记账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出台、从会计制度走向企业会计准则、从COSO与SOX的引进到自行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
  与此同时,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使企业财务组织开始摆脱原有狭隘职能,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并参与公司战略。企业财务转型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支撑、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特征,并逐渐重构更加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组织。
  二、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将分布于企业集团内部各经营单位的财务职能统一规划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服务子流程,而在原来每个经营单位中“横向”的财务管理职能转变成企业集团中“纵向”、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职能的过程中,企业集团财务职能也成为企业服务市场和客户的主流程中的子环节。财务职能及管理模式的改变为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变化。
  1.管理体系变动
  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单位所在地的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由此对传统的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支撑系统变迁
  国内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大多借鉴西方模式,直接依赖可远程提供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的影像系统作为支撑系统,形成影像资料后的纸质会计档案,其管理体系受重视程度降低,会计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受到考验。
  3.流程管理复杂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经营单位所在地一直延伸到财务共享服务机构,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的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岗位、职责也存在交叉现象,流程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出现缺失,派生出各种难以发现的风险问题。
  4.责任主体变更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财务共享服务机构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全流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电子媒介的出现
  财务共享模式多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过程中相应出现大量电子媒介会计档案,这虽然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便捷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管理、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系统集成凭证归档等新问题。
  三、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思路
  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迁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各经营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为纵向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标准化流程,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关于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经营单位所在地流向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
  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经营单位所在地流向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传递和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成档及成档后管理等工作链条上的多项工作;其工作范围与从前仅局限于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进一步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
  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的会计档案收集整理,而且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地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另外,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会计档案介质也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单纯经营单位所在地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财务共享服务提供范围内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流转且日趋分离。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形成和管理工作内涵发生了实质变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事后整理和保管调阅工作演化为企业集团会计核算与结算的流程载体,也因此成为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和基础。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应结合环境变化的特点,紧紧抓住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特点,从管理体系、流程管理、风险控制、内部质量管理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等方面入手重新设计和组织会计档案工作。
  1.重新构筑档案管理体系
  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转移到依赖财务共享服务机构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应该重新设计和主导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责任体系,包括会计档案形成的最初发起人(经办人)责任、业务管理和审核人责任、财务共享服务方和被服务方权利和义务划分等。实际上,这个责任体系也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基础。
  2.注重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流程管理
  财务共享模式是规模化、标准化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交易处理,广泛依靠信息技术对标准化流程进行管理,对会计档案形成每一环节和步骤进行实时跟踪和定位管理,并据此进行加工处理。在实践中可能涉及的技术包括标准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等。
  3.注重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风险控制
  财务共享模式下,原经营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取代,进入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各种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真实性、一致性、合法合规性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服务机构需要重新面对的新内控防范点,注重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风险控制以解决可能随会计档案形成和流转过程进入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外部风险。
  4.关注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内部质量管理
  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追求交易处理过程的成本节约。大量非均衡性、差异化的各种类型会计档案在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处理,其结果和质量能否保持严格一致,会计档案信息在对外输出时是否影响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质量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关注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内部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加工处理质量,防范自身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并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5.整合、挖掘和创新会计档案基础服务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其范围包括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如何发挥其信息优势、提升服务质量和感知、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和信息挖掘等问题,也包括原有会计档案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涉及内容广泛。
  四、小结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流程重组基础上集成了企业集团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是管理体系、流程管理、风险控制、质量管理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的统一体。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内涵以及持续创新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我们提升会计服务支撑能力与风险管控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财务转型。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