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实施方法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1-08-09 点击数:222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步伐不断迈进,事业单位逐渐成为独立性较好且有自己经营理念的单位,这样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单位内部制度的核心,是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规范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此,事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步伐不断迈进,事业单位逐渐成为独立性较好且有自己经营理念的单位,这样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单位内部制度的核心,是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规范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此,事业单位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规范体系,构建合理的内控结构,明确具体的内控目标。当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与管理要求,思考内控体系的实施成本与代价,尽量在效益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
  一、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1.准备期比较短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实施内控规范体系起步的时间较晚,在管理基础、内控理念、风险技术等模块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将内控规范体系的基本精神与理念吃透并成熟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差距的存在,再加上建立内控规范体系的时间要求,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任重而道远。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率先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的内控控制体系,只有为期一年的准备期,给所有要求执行的单位都带来了压力。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一个内控控制体系需要四至五年制定、运行、调整的时间,这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尚属难事,对于经验不足的事业单位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
  构建内控规范体系不仅与审计鉴证、中介咨询、政府监管等方面相关联,还涉及到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需要单位对内部的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以达到实施规范的基本条件。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能否同步而行,直接影响内控规范体系的生命力和执行力。与基本规范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应包含监管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总会计师条例等,关系到内部规范体系与法律法规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作为构建内控规范应该遵循的上位法,应该包含广泛,体制健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单位构建内控规范体系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
  3.对完善内控规范体系存在的复杂性应有充分的准备
  一个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应当包含五个要素:完善的内部环境、科学的控制措施、畅通的信息沟通、有力的监督制约、合理的风险评估,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彼此联系,形成了一套复杂而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平衡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还要考虑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与执行力度,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准备过程中未雨绸缪。
  4.外部监督有利于内控规范体系的顺利实施
  目前,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时间不长,且经验不多,在外部监督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实施监督的标准不一、功能交叉,再加上管理分散、沟通不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外部监督体系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不按目标行事,对事业单位内部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亦不处罚;三是外部评价机构(多数为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不严谨的工作手段与不正当的竞争方法,严重损害其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监督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二、构建内控规范体系的措施与方法
  基于贯彻基本规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应该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快速而有效地构建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为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考虑:一是应该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与议事规则,各部门的权责明晰,只有单位内部的所有成员共同遵守执行,才能使单位内部的控制机制得到落实;二是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组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及有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核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情况,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的执行情况;三是改革内部机构设置,明确权责职能,完善各方面的设置,尽量保证与内控规范体系相配套。
  2.加强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应该依据自身所具有的实际特点,设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目标。同时,还要收集一些相关的消息,方便及时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与单位相关联的内外风险。此外,还要考量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有秩序地采取措施降低危害程度。最后,要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衡量收益与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信息与沟通可以方便单位准确、及时地获得、收集并传递与内控制度相关联的信息,保证信息在单位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流通顺畅。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而合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对内控体系产生的信息明确处理程序,还要对内控体系产生的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对信息进行提炼,提高其利用效率。
  4.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内部监督,顾名思义是指单位对内控规范体系的建立与施行力度进行相关的监督核查,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反馈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改进内控体系,努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各个监督部门的权限职责,规范内部监督的方法、要求和程序。同时,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
  5.提高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所有职员,职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决定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成败,特别是财会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所以,单位应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以适应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
  6.抓住工作重点
  重点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控制。要建立一套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二是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事业单位明确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力,构建系统、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是控制关键点。要注意寻找业务的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四是会计电算化控制。事业单位要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保重控制工作的有效、快速运行。
  三、结论
  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的难度在于与市场体制的融合。实践证明,要打破之前为控制而控制、为监督而监督的机械内控体系,切实将市场化的因素融合进来,构建以人为本的内控规范体系,才能使内部的管理有规范可依。内控体系建立后,必须严格实施,扩大执行力,防止流于形式。单位内部的上下层人员都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问题多样,但是只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