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模式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07-20 点击数:375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1 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1.1农业全面发展。近年来,湖南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获得了全面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295.4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2901.18万吨,增长1.6%,农林牧渔业总产 ...
1 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1.1农业全面发展。近年来,湖南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获得了全面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295.4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2901.18万吨,增长1.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023.51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112.45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808.29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150.46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19亿元,增长7.2%。
  1.1.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湖南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比重上升,二、三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湖南省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5930.58亿元,增加509.82亿元,增长9.4%。其中,农村工业总产值3477.78亿元,增长10.7%;农村建筑业总产值927.17亿元,增长9.1%;农村运输业总产值559.48亿元,增长5.8%;农村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总产值996.27亿元,增长7.5%。
  1.1.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湖南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0 6年水利投入资金65.2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2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12.62万千瓦。增长7%。同时农村的住宅条件、其他物质条件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大为改观。
  1.1.4农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千村示范工程的全面启动,湖南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已开始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近几年,湖南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培育和引进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加快了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全省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县40多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县40多个,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增加到2900万亩;加快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完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省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
  1.1.5农民收入增幅明显。2007年第一季度湖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4.46元,同比增加164.5元,增长15.4%。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1)工资性收人仍保持较快增长,增幅略有下降;(2)第一产业收入增加,牧业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3)第二三产业收入增长,增幅略有提高;(4)财产性收入减少,转移性收入增加。
  
  1.2 湖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方面,由于湖南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再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由于农业生产所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和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种养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燃烧秸秆现象在湖南非常普遍,它不仅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而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2.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情况,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农业生产外部,工业和城镇产生的废弃物对农产品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污染使农产品残留物超标,危及人类健康,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2005年的黄花菜事件差点毁掉了湖南的黄花集团和黄花菜产业。
  1.2.3农业资源日趋匮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湖南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供需形势。一是土地供应缺口大。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增加,耕地数量将不断减少,同时耕地质量退化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降低。二是矿产资源不足。虽然湖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明显,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石油、煤炭、铁矿石、天然气、钾盐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十分短缺,而且原有的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在日益减少。三是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低,空间分布不均匀,水旱灾窖频繁,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2.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尽管近年来湖南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这种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一方面,资源消耗高。由于农村地区受技术水平限制,资源过度开采、资源消耗高、产出率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增长方式极为粗放。另一方面,资源利用和再利用程度低。目前全省耕地、养殖水面、草场均未得到充分利用,农业副产品再利用程度更低,农作物秸秆基本上被焚烧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实践证明,这种高消耗、低利用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针对上述湖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道路。
  
  2 湖南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荐
  
  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为指导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1)它是建立在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把整个生产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者产生很少量的废弃物;(2)农村经济活动中参与循环的产品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的主体互补互利,共生性很强:(3)在农产品生产中,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注意化肥、农药的施用,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强调食品安全;(4)农业的主副产品在消费完后回归大 地,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副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5)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6)污染排放物能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雏形——生态农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得到发展,近年来发展更快。湖南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切合实际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分析研究,我们从乡镇、村庄和农户三个层面来探讨湖南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