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从实践教学体系上,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让学生来懂这门课。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过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能力;二是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三是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2. 教材不规范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付得一主编),主要内容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总账、报表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内容比较全面。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励景源主编),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及各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分析,偏重于系统开发。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庄明来主编),主要内容是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总账系统、报表子系统及购销存几个主要模块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偏重于主要模块的操作。
有的学校用自编的教材,主要只涉及总账和报表子系统的具体操作。
3. 教学内容差参不齐
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加之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因此教师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教学质量。
4. 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
由于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时分配比例就不同。有的偏重分析与设计等理论性的内容,理论课时的比重就偏多。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操作,实验课时的比例就偏大一些。
5. 实验资料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都是使用教材中自带的资料,只有总账系统和报表子系统。资料中的行业种类单一,启用日期单一,少数教材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或不完整。总之,缺乏比较系统、完整的实验资料。
6. 实验质量不高
一方面,学生机械地照着步骤操作,没有掌握该课程体系和内容,在此环境下,学生根本不能体会会计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点,不能体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愿对会计凭证、账簿中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学生在上机实验时,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不够重视,往往会因为账套丢失或误删,造成重复操作已经熟练的内容,对不熟悉的业务接触甚少,无法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举措
1. 明确教学目标
要结合高职特点,确定具体目标。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主导和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以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
2. 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整个会计课教学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开设会计电算化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类相关课之后的应用专业课。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从这一体系可看出: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先导性和拓展性。
首先,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对先导课程的检验。多数会计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每一门课的特点,正确处理每一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基础会计,重点是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点,而不是具体经济业务处理。如果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句带过,或在实训环节跳过,这些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没有掌握好,将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如,对收、付、转等凭证类别的应用没掌握好,就无法针对具体经济业务确定应用哪一类的凭证。
其次,是会计电算化课自身规范化的要求和相关专业课的完善和拓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理解不够,则对财务分工就无从下手,在实验中,一个操作员会不自觉地去做凭证、审核、记账等很多工作。这些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说明学生对会计课中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不够全面或不牢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完全能够明确或补充这些知识和技能的。
3. 选择优质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该课程来说,精选教材更为重要。首先,从体系上,不能与计算机技术、专业会计等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其次,要与使用的软件配套,还要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参考性。总之,教材要突出课程性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课程,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教师要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4.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加强教师的归纳和总结。目前,无论是哪一类学校、什么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或实训课的重要性,一味地增加实践(实训)方式或课时。这当然是对过去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完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很多操作知识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验中,会计账簿中的数据是通过凭证中的数据传递的,若账簿中的数据有误,大多是输入凭证有误,账务数据处理的特点是数出一源。不能因为是自动记账,就忽视对账簿的查询,更不能忽视凭证审核。对此内容,教师不能只讲凭证审核方法,而要深入讲解凭证审核的目的、范围、内容,达到对审核功能的全面理解。再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软件中自带的模板,教师对学生一般要求直接用模板编制报表,学生感到又快又方便。其实,多数直接采用模板没有修改报表公式的,报表数据都会有错误。需要对模板中的公式进行深入理解,重新确定,才能保证报表编制正确。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纯操作性的课程是不够全面的。
会计电算化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完整性特点,只知道怎样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就达不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为此,要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从理论出发,到实践操作,经老师总结、归纳、评析,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到操作应用。使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对一个问题会解决、对一种软件会应用,而且能触类旁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