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
作者: 张铮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10-11-03 点击数:420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一、收入与利得   (一)收入   这里所讨论的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收入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范畴有区别。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收入要素的定义分析,具有 ...

  一、收入利得

  (一)收入

  这里所讨论的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收入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范畴有区别。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收入要素的定义分析,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营业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营利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出租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所以,其他非日常经营性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则不能确认为收入,一般可将其泛称为收益。(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如,某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该借款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因此,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一项负债。(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比如企业销售商品,必须要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利将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4)收入的取得应为此付出代价。在收入的定义中,首先强调了“日常活动中形成”,最终将落脚点放在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上(区别于净流入)。基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市场交换原则,企业为博取收入必须为此发生某种经营性耗费,且在收入与该项耗费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即形成会计学上的配比关系。如,为获得收入而付出商品、发生劳务成本、让渡资产使用权或其他权利等。所以,凡不需要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不符合收入要素的内涵要求,不应确认为收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属于收入要素范畴的应当是营业性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股利收入等,只是在会计准则体系中,上述收入分别由收入准则或其他相关准则分别加以规范罢了。

  (二)利得

  利得是与收入相类似的概念,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利得是某一会计主体除来自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得到的款项以外,源于偶发性或边缘性交易,以及来自一切其他交易或事项的业主权益(净资产)的增加”。我国会计准则未将利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要素,仅是引入了利得的相关概念,其界定与FASB基本相同:“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收入相比较分析,利得一般具有下列特征:(1)利得是企业的非经营性收益。利得是收入以外的其他利益,源于偶发性、边缘性的交易或事项,属于不经过营利性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所以,利得是一种非经营性收益,其一般是不可再生的。文中前述“非日常经营性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就是利得,如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以及有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等。通常,可以将收入和利得统称为收益,只不过前者是企业的经营性收益,而后者则是企业的非经营性收益。(2)利得的获取不需要付出代价。利得作为非经营性收益,其并不是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即获取时一般不需要付出代价。鉴于利得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耗费相配比,故其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二、费用损失

  (一)费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是:“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及其与收入、资产的关系分析,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必须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性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日常经营性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相关内容的界定是一致的。由此可以认为,费用是因取得收人而发生,两者存在因果联系;企业为获得收入而投入的力量(发生的耗费),称为费用。文中前述“收入的取得应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为收入的取得而付出的代价即为费用,收入与费用形成配比关系。日常经营性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货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2)费用是随日常经营性活动中资产的消耗转化而来。费用与资产有着紧密的关系。一切费用至少是某一瞬间的资产。这就是说,企业在经营开始之初,总是带着为了有利于经营的意图才去取得它的资产;几乎一切资产,其所以要被取得,不外乎是用以获取收入。利用它们来获取的收入一旦实现,它们就从资产形态转化为费用形态。从资产到费用不断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依此产生着以取得新资产为标志的收入,来供下一回循环经营之用。

  (二)损失

  事实上,导致耗费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日常经营性活动所引起的,也有非日常经营性活动引起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耗费给出了两种界定,即由日常经营性活动引起的属于费用(前文已述),由偶发活动引起的就属于损失。我国会计准则也采用了这种观点,其对损失的定义是:“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从本质上分析,那些未能产生收入的耗费就形成企业的损失,如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以及有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等。值得强调的是,利得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即不形成配比关系,故损失所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