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分布在原材料基地附近,以降低运费得到较低的采购价格。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导致单位产品原料消耗的下降,原材料精选导致单位产品原料用量、运费的减少,但对那些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还应当尽可能靠近原材料基地。如采掘业、原料用量大或者原料可运性较小的制造业。
(三)交通运输条件
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量大小和运输条件,应该尽量选择靠近铁路、高速公路、海港或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于大多数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运输费用至少占产品销售价格的25%左右)。
(四)动力、能源和水的供应条件
对于任何一个工厂来说,选址必须保证水、电、气、冷的供应,同时还包括对三废的处理。对于那些能源消耗较大的生产,动力能源的获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选址关系到能否获得价格相对低廉的能源,从而相对降低生产成本。
(五)气候条件
企业在选址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所选位置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因素会对某些产品的质量、库存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带来不利的影响。企业愿意在气候适宜的地方建厂,不仅可以降低通风、采暖、除湿、降温的费用,还能避免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停工待料、延误交货、无法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
(六)劳动力条件
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其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工资费用等都不同,这也是企业选址的必要考虑因素。目前,生产出现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低成本竞争的策略来占领市场。美国、日本把许多成熟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制造,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七)社会文化以及生活条件
企业所在地区如果有良好的住房条件、学校、医院、体育娱乐设施,能够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居住、购物、教育、交通、娱乐、保健等服务的生活环境,可以减少企业与社会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八)当地政府政策
有些地区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采取鼓励企业在当地落户的政策,在各地划出特区或各种经济开发区,低价出租或出售土地、厂房、仓库,并在税收、资本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也较好,交通、通信、能源、用水都很便利。
(九)供应商条件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生产系统的柔性日益被企业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供应商及时送货、小批量供货。另外,企业之间的竞争营业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要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注意选择高素质和竞争力强的供应商。在选址时,要注意与供应商之间的物理距离。
(十)环境保护
生产系统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包括废物,由于有些生产系统的排放物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选址时应考虑尽可能选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并且要便于进行污染处理。否则会受到周围居民的反对和排斥,甚而造成被迫关、停、并、转。
这些只是制造企业选址时通常考虑的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如地质条件能否满足未来工厂的载重方面的要求、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等。企业应该考虑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和取舍,选择合适的地区和位置。
常用的选址分析法有:分级加权法(因素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和重心法。方法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选址问题的决策。万事开头难,如果决策者发现在某处存在一个市场机会,就应该组织一个选址工作小组,收集调查有关资料,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选择最满意的地区和位置进行生产,它将是企业运行良好的一个最佳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