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做法是单位信息中心根据设计好的备案说明,设计“职工权益备案制”系统程序,通过网络将自己某一时段工作成绩添加在相应系统里,系统自动分类别统计成表,员工通过系统窗口可以预览员工的记录内容,异议者的意见也将在网上公开,接受大家检验。管理部门定期下载保存记录内容,完成阶段总结材料,提供给专门组成的评委会成员,讨论定夺这一段时间重点奖励的对象。
系统设计要按纵横两个方向分好类别,要既可以按科室、岗位、项目预览;又可以按同一类人、同一类专业、职务或职称等常规工作类别来预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级别的人在对比中时时刻刻明确差距,产生压力,形成你追我赶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员工权益备案制”的管理细节
在实施“职工权益备案制”管理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第一、备案要公开。备案一定要通过网站向企业职工公开。公开是保证记录内容公正、合理的唯一手段,是实现有效激励的第一要素,是促进备案设计不断完善的最优途径。科研劳动中个体劳动的真假伪劣,有时很难区别,实行公开制度,让大家进行评判,尤其是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时,这种评判就更有产生的动力和检验的可靠性,当然对别人记录的异议也必须是公开的、也必须接受监督。在阳光下大家都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实事求是态度,对虚报、多报、明显伪劣的记录进行剔除,对确有异议的成果归属并列记录。这样虽然增加了不团结的因素,但追求的确是一种在个体创造力自由发挥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稳定,有利于研究院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最大可能降低了科研人员工作“多”和“好”、“假”和“劣”的甄别成本,符合自主管理的管理趋势,实践了“自由是发展的唯一目的,自由也是发展的唯一手段”著名观点;
第二、要做好制度的综合配套和细节设计。任何一项管理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需要配套措施堵住漏洞和制度边缘的监控空白,“职工权益备案制”是科研单位实施激励措施的基础,是手段,一定要做好制度的综合配套和细节设计才能真正见到的效果,否则就会因为某个环节的处理不当而使整体工作的前进步伐减缓,直至停滞。这要求研究院机关各职能科室树立大局意识,围绕“职工权益备案制”,积极让利放权,做好自己管理职权内的框架设计,消减制度中的“短板”和“隐性障碍”,提高制度整体合力。
六、“员工权益备案制”的实施效果
通过试点,根据“员工权益备案制”记录情况决定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见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职工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究其原因是通过“全体起立”式的机构重组、“责权利”平衡后的利益二次分配,任务压力有效传递到了每一个人身上,使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生产中,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员工的记录要靠严格的运用效果来检验。在实际运用中效果不大、与科研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在核实真实的基础上要作消减处理,这样做会伤一些人的心,但却能校正我们的工作始终紧扣实际需要,有利于有限资源自觉集中在油田发展的关键方向上,提高研究工作的效能,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否则为记录而记录,走向只为搞大工作量,争取好的绩效考核排名道路上来,偏离了储量产量既定目标,促生机会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
第二、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同个人的奋斗方向紧密结合起来。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实践研究院“只有埋头。才能抬头”的企业文化,并靠利益引导机制主动把自己的最新研究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有效规避技术壁垒,最终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这样既利用市场调控之手,避免了行政手段划分研究室造成的科研人员“思维孤岛现象”,使技术交流制度化;又保持了研究工作的连续性,减轻了科研人员推广成果的难度和成本,从制度上保证科研人员的利益---只要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成果----不管时间多长,就不怕得不到回报。这也符合企业科研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特点的要求,反过来增强了“职工权益备案制”管理方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