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现在称为质量要求,它与目标足相关的。基本准则以投资者投资决策需要为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它的信息质量要求,并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对现在的会计原则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包括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国际会计准则是五大要素,没有利润要素。有人建议也把利润取消,但是中国对企业的考核还足以利润为主要指标,我们的会计环境是这样的,所以没必要取消。另外,利润要素中增加 了两个内容,一个叫既得,一个叫损失。
对于六大要素的确认,征求意见稿占用的篇幅比较多,变动也比较大。国际报告准则中编制财务报表框架对要素的定义比较严谨,为以后新的业务发生或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依据。我们也借鉴了这一点,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会计要素的计量也是比较大的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包括美国会计准则都比较推崇公允价值,他们希望广泛应用。其理念足没错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用公允价值反映,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有用的信息。但是,要排除人为操纵因素,取{导—个比较准确的公允价值,别说在中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个难题。所以说,我们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限制比较多。总体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是“要行活跃的市场”;二足交易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没有第三方干扰,讨价还价形成的价格,也可以说是公允的。
这次准则体系修订的完成,把我国会汁工作、会计准则向前推进了—大步,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足趋同的。为什么要趋同?
趋同是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在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走向趋同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
但趋同不等于完全相等,也不等于照搬照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不相同,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有区别。在中国,国际会计准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另外,受中国现阶段的状况所限,中国还不能照搬照抄国际准则。因为中国的法律、经济及中国特色的东西,不是会计准则所能解决的问题,会计准则搬过来是没有用的,就是翻译过来,也需要经过加工,需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条款,并且还要注意语言习惯的问题。这次准则体系改革在文字表述上,工作人员尽了最大努力,至少读起来比较顺畅。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每次到工作组都要呼吁:“怎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专业问题大众化,把外国的东西中国化,这叫本事,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的,我国这次走得算是快的,别的国家都是小碎步的。对此老外都十分吃惊,他们难以想象中国一下发了这么多准则,在他们看来中国这么大,企业这么多,执行起来很困难。对于老外的这个疑问,刘玉廷给他们讲了我们1992年两则两制时的情况,义讲厂现在打算怎么办:通过考试、培训等方式,还有可能搞学习新准则体系的大奖赛。
趋同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次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真正实现了互动。在与国外专家讨论项目时,与他们不一致的事项,我们是坚持的。国际准则理事会主席对我们的关联方交易问题、公允价值把握的原则、同一控制企业合并问题非常感兴趣,讨论的也非常深刻。他已经表示,在下一次理事会上,要讨论这几个问题,就是要完善补充国际财务报告的内容。他已经意识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果不考虑中国这样具有代表性的、转型的新兴经济国家的情况,是不全面的。而且他提到,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必须考虑转型经济国家,有些问题不单是中国特有的,也不单是新兴国家的。他也学我们国家的,这就实现了互动。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伸出大拇指这样评价:中国的准则也是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