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由于建立的时间较短,制度层面、制度环境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使得我国的股市难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笔者对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作一分析探讨。
一、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国外
西方学者对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认为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Harris(1997)将股票市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证分析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Demirguc Kunt and Levine(1996)通过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反映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多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在实际人均GDP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由此得出启示: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Levine和Zervos(1998)利用47个国家17年的跨国数据,通过股票市场流动性、规模以及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整合程度等6个指标论证了其与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生产力改善和储蓄率的关系,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积极地影响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以及生产力增长,同时,并没有证据证明股票市场流动性和国际资本市场整合减少了储蓄率和阻°经济的发展。Leven(1998)的实证研究则说明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银行系统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的规模、波动性以及国际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国外学者基本上认为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甚至存在着因果关系。
(二)国内
国内关于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数据,对国外的理论或者实证方法进行验证。早期主要研究集中于证券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上。郑江淮、袁国良(2000)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型有关,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资本市场吸引的资金越来越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提高,由此提出,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挥法人股与流通股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监督功能,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谈儒勇(1999)利用中国近年来的季度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存款货币银行相对重要性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各个经济增长指标没有明显的作用。李广众认为银行在我国资金配给过程中的重要性指标的提高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均有较大的负作用。这一结果否定了谈儒勇提出的应大力促进存款货币银行发展的结论。此外,还有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揭示了资本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机制,进而从实证上研究证明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是微弱的,甚至是负面的。
(三)结论
笔者根据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假设,通过运用协整分析技术、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最新的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如下结论:
1. 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发展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能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场收益率,同时能提升股票市场的交易率,有利于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这正是股票市场筹资功能的体现。同时,经济发展还为股票市场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与上一点结论不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交易率、筹资率外,作为股票市场发展的其他选取指标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干扰作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作为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之一的换手率,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这主要因为在我国多数投资主体投资理念缺乏,投机动机比较严重,加上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适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同时,股票市场不能降低或分散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也不能通过股价反映市场信息和配置资源,更不要谈对企业的监控职能。因此,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