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选拔与单位推荐相结合
坚持“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高素质”和科学、严谨、客观、公平、公正的选才原则,从全国企事业单位高层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和中青年会计教授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通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阅”的选拔笔试,结合统一集中面试和统一集中申报材料审核,按照各项成绩总和的高低顺序,择优录取培训班学员,力争“择天下英才以育之”。截至目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共招收9个班317名学员,这些学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超过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超过30%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超过95%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注册会计师资格,全部具有超过1项的职业技术资格,并汇集了包括全国最年轻的博导等在内的全国会计界青年骨干精英。
脱产培训与在职跟踪相结合
根据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工作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整个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两个部分,除每年安排不超过1个月时间的集中脱产培训外,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对学员实施跟踪管理,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如:课题研究、返校授课等),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去边干边学,并组织多名资深会计专家跟踪辅导,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培训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
会计教学与能力培训相结合
坚持“跳出会计育人才”的宗旨,根据通过广泛调研所形成的《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科学设置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课程,并广泛征求学员意见,使培训做到“量体裁衣”。除进行正常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外,还邀请专家为学员讲授经济、金融、人文、宗教、政治、外交、历史等知识,积极构建以会计知识为核心,其他知识相互交织的知识网络,拓展学员的视野,打造复合型人才。
案例教学与交流碰撞相结合
培训坚持“实战”培训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并将交流碰撞贯穿培训始终。课堂上,教师以生动的案例进行授课,并且都会被要求拿出一定时间与学员交流互动;课堂外,学员每天都会对所授课程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丰富翔实的案例教学、深入热烈的课后讨论、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让学员受益匪浅,促使知识在交流中吸收,能力在碰撞中提升。
分类培训与联合培训相结合
培训根据企业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学术人员的能力框架要求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的特点,每年除分类别组织开展分类别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集中培训外,还组织1次短期跨类别的联合集中培训和各种高层论坛,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一流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坛,把四类学员聚集起来交流碰撞、互通有无,让他们找伙伴、结对子,促进会计领军人才团队的形成。
学员使用与考核淘汰相结合
培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包括《学员量化评分考核办法》等在内的8项日常管理制度,通过项目组对培训班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方案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建立人才库,邀请学员参与会计、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制定、修改、测试工作和财政部部级课题研究,吸收优秀学员加入中国会计学会、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委员会、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聘请优秀学员返回国家会计学院担任其他培训授课教师。另外,在每个培训阶段结束时,对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完成指定自学任务、返校讲课、发表学术论文、参加论坛、参加网络交流、工作业绩、职务晋升、获奖、单位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按照末位淘汰的原则,选拔产生优秀人才进入下一个更高的培训阶段。
“高级会计人才工程” 开展进程
■2005年9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通知》、《财政部关于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实施方案》,启动高级会计人才工程。
■2005年11月16日,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面试工作拉开帷幕,共产生55名学员。
■2006年1月9日,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集中培训结束。
■2006年2月,财政部宣布将在全国大规模海选“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四类高级会计人才。
■2006年5月20日,首期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
■2006年9月20日,全国会计行业243名四大类领军人才接受联合集训。
■2007年4月17日,首批高级会计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班开班,此举标志着四大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2007年9月26日至29日,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第二期联合集中培训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行,四大类7个班共计27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