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不可"过高期待"
尽管个税调整在即,但在多位专家看来,此次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功效,并不可抱过高期待。有专家认为,最多180元的减税额度,不能期望其对居民消费有实质促进,这项政策更多的是引导居民消费的预期。
专家和政府一致认为,调整费用减除标准需要考虑四项因素:一是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变动;二是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水平,减除标准应该考虑基本消费支出水平,不能扣除全部消费支出;三是考虑各项改革带来的居民支出的增加,包括保险、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四是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专家认为,为避免频繁调整,个税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应实行指数化,即根据每年的通胀率和收入水平进行调整,以保障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东方早报)
少征个税是杯水 打压楼市是捉刀
新年未到,礼物先来。不过,一件礼物尺寸远不够醒目,一件礼物则未必送达最盼望礼物的人手中。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的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作有关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说明时说,实行新标准后,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人数的比例将由50%左右降至约30%。
一周前,由于投标公司未达到三家,北京今年出让面积最大的一块土地意外流标。按规定,这块土地须由三家公司同时投标才能进入"出让程序"。至开标日,仅有两家企业正式递交标书。而两年前,同一地段曾出现一块中标价25.65亿元的"地王"。
20%的工薪阶层可"免税",是好消息。问题:政府财政减收300亿,内需能增加多少?候选"地王"流标,联系珠三角近期房价向下调整的趋势,望房价兴叹的人似乎看到了"拐点"。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更提出,打压地价、房价可坐收抑制通货膨胀、刺激消费的双重功效。问题:地价调整、房价调整的实惠有多少能落到普通消费者头上?
我以为,提高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对提振内需的作用无异于杯水车薪。打压地价、房价的最终好处更多会落到大地产商和投资者口袋。在向来强者话事的房地产市场上,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再度替人捉刀。
先看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后的实情。
如果保持现行税率和级距不变,按减除标准提高至2000元计算,个人每月将减少纳税额0至180元。其中,享受到最高少纳税180元的个人,是每个月应纳税收入超过10.2万元者。绝大多数纳税人,即每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者,能享受到的税收减少额最多60元。60元,相当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四分之一。分摊到每个纳税人头上,财政减收300亿换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十分有限。对大城市居民而言,也就是增加了两三天的最低生活开销(这个收入等级的居民生活水平还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
可见,修正案草案拟定的减税幅度不足以直接刺激居民消费。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更像是一个引导市场预期的工具,帮助工薪阶层在通货膨胀压力沉重的环境中保持消费信心。
再看政策紧缩下楼市,特别是土地市场的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