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探究
发布时间:2007-04-15 点击数:234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摘要: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一些直接为国际化市场应运而生的中小型公司相继涌现,在这些 “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创业过程当中,企业家精神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研究“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动因,对于激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探索行为,具有 ...
摘要: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一些直接为国际化市场应运而生的中小型公司相继涌现,在这些 “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创业过程当中,企业家精神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研究“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动因,对于激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探索行为,具有特别的启发意义。本文对“天生国际型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由企业家精神对“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影响机制得出两点启示:1)国际化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制度创新的激励作用;及2)国际化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完成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 关键词:天生国际型企业;企业家精神;激励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xplor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in Born Global Enterprise Wang Haiping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re are some born global enterprises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modern IT, globalization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During the initiation stage in these enterprises, entrepreneurship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re is a far-reaching meaning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born global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otivate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born global enterprises, and further concludes that: 1)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requir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2)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should fulfill the transition from irrational behavior to rational behavior. Key: born global enterprise; entrepreneurship; incentive mechanism 引言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一些直接为国际化的市场应运而生的中小型公司相继涌现,这对于传统的国际化的阶段模式论无疑是一种颠覆。“天生的国际企业”,作为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极端的特例,归根结底,其资源优势来源于蕴藏其中的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纵观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原始创业,大都是企业家凭借自身的直觉发掘市场机会,这种直觉是包括企业家的见识、经验、勇气、精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复杂综合体,这种投资模式自创业之初就被打上了企业家的人格烙印。因此,研究“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动因,对于激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探索行为,具有特别的启发意义。 一、“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产生机制 “天生国际型企业”的概念由Cavusgil、Oviatt 和McDougall 以及Knight等研究者提出,其字面意义虽不尽相同(分别表示为born globals[1],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2], 和global start-ups[3]等), 但在内涵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被赋予了不同称谓的 “天生国际型企业”本质上具有的共性有:自产生之日起即直接服务海外市场;具特别的国际竞争优势;大都为中小型企业;国际化路径完全不遵循传统的国际化渐进式模型等。 传统的国际化渐进式模型[4]认为企业国际化的演变过程是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逐步转化的过程,并强调这一过程的连续性,这种渐变性和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国际化遵照地理顺序的演变和经营方式的次序演变。渐进式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论和需求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论强调规模经济效应应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上,企业只有在具有一定需求的母国市场上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其产品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在向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出口产品以前,应在母国市场中累积一定的经验和效率再进行出口贸易等国际化的运作。许多国际化策略是基于大型公司的经验研究的结果,所以更宜作为大企业国际化的行动指南[5],虽然诸多大公司的跨国演变历程都体现了渐进模式的有效性,但事实上,中小企业是否也应当复制这一策略在实业界已受到了愈来愈多的质疑。 “天生国际型企业”的产生机制可体现在后发优势理论及差别产品理论上,由于技术的外溢效应,后发的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直接学习借鉴甚至采购到国际资源,不必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自我改造;而差别产品理论认定即使在同一类产品中亦存在产品的异质化,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产品差别不断显现,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与跨国公司竞技的平台,亦即中小型企业只要能发掘某些大公司忽略的或无暇顾及的利基市场,同样具有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因此,一般而言,“天生国际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以下部分或全部的优势因素: (1)技术优势(如生物工程、芯片等的高新技术;或传统的配方技术诀窍等); (2)服务优势,(如只针对大公司无暇顾及的利基市场的产品供给); (3)成本优势(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成本优势)。 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机理 在研究企业家对于企业的影响问题上,古典经济学家倾向于研究企业家的职能,而新古典经济学家则侧重于研究企业家的特质,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企业家的作用,将之视为具有特殊技能的经理人。奈特首次提出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这一概念,意指企业家的才能,并进一步将企业家精神的职责概括为为企业承担不确定因素,而创业研究者Bygrove直接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家过程(entrepreneurial process),指企业家寻找市场机会并建立组织以便创造价值的功能、活动和行为,之后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大体上存在着四大研究领域:(1)从企业家应具备的能力维度;(2)从经济伦理的维度;(3)从文化特质模式的维度;以及(4)制度模式维度[6]。 从企业家的能力维度来看,企业家既是企业的重要的资源要素,又是企业资源的重要配置者。资源基础理论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视作非静态的、不平衡的,这种动态性是指企业资源随着商业环境变化而变,对一个企业来说,曾经的资源优势有可能随内外环境的转变成为企业的劣势,反之亦然,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配置,以求达到暂时的优化。企业家对企业资源的配置模式深受企业家人格禀赋的作用,换言之,企业家的个人质素决定了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单就人格禀赋而言,企业家精神因当具备三个最基本的人格特征:风险偏好型人格;创新型人格;知识学习型人格。风险偏好型人格特征指征服欲、进取精神,以及对风险的承受力;创新型人格不单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管理上的创新;而知识学习型人格是指学习的能力,尤指对信息的捕捉、甄别、判断,及加工的能力。这三种人格特征同时或分别蕴藏于企业家精神当中,但不同的企业背景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人格特征的显现,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受企业家的人格特征的影响程度更大。 三、企业家精神对“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影响分析 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家所一手开创的事业是具很大影响力的,单就管理动机来说,企业家和其他的各级经理就存在着差异,“天生国际型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一种特例,企业家精神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而企业家精神(行为)需要用其人格禀赋来度量。 (一)风险偏好型人格禀赋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大都同时受制于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尽管不同的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存在不同,但可以断定的是中小型企业是商业大环境中的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如果说一个规模尚小的企业自国际化之初即直接进入“心理距离”较远的海外市场,或者表现为在经营方式方面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子公司,对国际化的资源进行最直接、最全面的利用,那么,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市场环境和海外市场环境的“心理距离”,如法律、政策、语言、信息、财务等诸多方面,都会导致企业国际化管理上的复杂性、风险评估上的不确定性及收益上的长效性。即使对行为结果的高度不确定,企业家仍然敢于掠过国内市场而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充分表明其行为的冒进性和对行为结果的承受力。因此,这种风险偏好型的人格特征与中小型企业直接进行国际化的探索具有正相关的联系。 (二)创新型人格禀赋的影响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这种创造性在中小企业的创业阶段表现更加显著。如前所述,“天生国际型企业”摈弃了被长期认为行之有效的国际化路径而另辟蹊径,这是资源调配上的全面创新性行为。中小企业的最大资源劣势是财务资源的缺乏,它们不仅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而且通常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财务资源上的弱势不仅阻碍中小企业在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上的获取,而且在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上亦处于劣势。“天生国际型企业”却敢于走出国内市场运营的窠臼,通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他们既可以跨出利润日益被挤压的国内市场,又可以越过贸易壁垒,采取国际化生产和销售的方式或建立企业的海外销售渠道,其创新的过程是调整原有的资源,并与国际化后获取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素养对“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影响在于三个方面:其一,营销创新,其主要表现在对目标市场的选取和营销方式的选用方面,如果公司的优势在于服务优势,就会只针对大公司无暇顾及的利基市场进行产品供给,对于目标市场的选取存在很大的创新性;其二,物流管理的创新,其涉及到供应链网络的设计方面问题,只有在组织上进行创新,才能组织管理适合海外发展的供应链伙伴网络;其三,技术(包括工艺)上的创新,对于拥有如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尤其需要创造利于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以确保这一竞争优势的持续。 (三)知识学习型人格禀赋的影响 企业家的知识学习型人格禀赋不单指企业家的某项专业素养和管理组织能力,还包括对不断更新的知识的接纳能力,对信息的捕捉能力也属于知识学习能力中的一种。多数中小企业的原始创业大多以企业家凭借自身的直觉来发掘市场机会,这种直觉是包括企业家的见识和经验在内的潜在累积,这种累积的实现就是通过认知的途径。“天生国际型企业”对于企业家的知识学习能力要求颇高,尤其在对信息的捕捉方面需要具有超强的能力,一方面企业家需要能够获得关于“心理距离”较远的目标国家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商业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企业家还需要有充分的关于目标国家的目标市场的认知。认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过去的工作经验、媒体、展会(洽谈会)外,企业家所有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也一样为海外市场的开拓提供认知的途径。“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决策者是在不断的外在信息的甄别过程当中把握契机的。 四、企业家精神对“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影响机制启示 (一)国际化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制度创新的激励作用 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创业,但现有的制度却缺乏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激励更多的具备潜在质素的企业家进行国际化创业。第一,具有潜质的未来企业家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主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过高,中小企业由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上市规模,亦很难通过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只有通过效率较低的自有资金的滚动积累或民间筹资等方式,因而丧失了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其结果是具有风险偏好型人格禀赋的优质企业家人才被阻隔在融资通道之外;第二,缺乏有关激励企业家人才进行跨国经营的政策扶持体系,现有的政策更多向大型的或国有企业倾斜,一些政策壁垒,如利率、外贸、财政、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制约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具有创新型人格禀赋的企业家人才受到多方的制约;第三,现行的教育制度、学习氛围导致企业家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企业家人才认知的渠道有限、信息闭塞,有关海外市场的财务审计、信息咨询、法律法规等的服务机构缺乏专业化服务内容,因此企业家人才的创新精神、认知能力亟待提高。 综上所述,对企业家海外创业的激励机制需要制度上的创新,如未来建立的国内证券投资二板市场将会为高新技术、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的平台;国家的优秀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政策导向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障碍。然而,一个全新的激励制度体系需要财政、金融、利率、外贸、法律、信息、物流、保险等所有相关制度的密切配合。此外,除了制度上的激励,传媒也应当作为制度激励的补充工具。企业家人才的自我实现目标不仅仅包括经济利益的收获,还包括成就感及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主流媒体如能引导新的价值观,如调动未来的国际企业家的历史使命感、民族精神情结等,将对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家人才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国际化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完成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 在“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前所述,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型人格禀赋、创新型人格禀赋和知识学习型人格禀赋均对“天生国际型企业”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如果说中小企业家能凭借自身对国际市场的敏锐直觉而进行跳跃式的国际市场开拓,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他们无法仅仅凭借那些非理性的自觉因素在更为复杂的国际化竞争系统中发展壮大。当企业的边界进行跳跃式扩张而实现国际化经营后,高速成长的企业可能会紧接着步入低速成长期甚至停滞期,即出现彭罗斯效应,因为企业家精神的管理模式有可能不再会有效地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配置,进而会成为企业继续成长的约束因素。因此,企业家精神需要完成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只有如此,“天生国际型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天生国际型企业”若要在国际市场中求得进一步发展,第一,企业家在国际市场中需要进行持续不断地知识更新,通过对这一市场的持续认知可以提高对未来无处不在的风险的处理能力,如预料、评估、检验、吸收及弥补风险的能力,虽然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型人格是国际市场开创的关键,但在国际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应当控制不必要的风险,增强对风险的耐受性。第二,企业家应保持创新精神,并使整个组织逐步完成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的转化[7],因为在国际化的市场当中,企业既面临着各国竞争者的竞争模仿又受到国际大公司的竞争围剿,企业只有致力于将创新精神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不败之地。最后,企业家精神应当逐渐过渡为企业的精神,使个人人格禀赋根植于企业的正式制度安排当中,并形成企业的文化,才能在国际化的竞技场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Knight, G.A. & Cavusgil. S.T. The Born Global firm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J].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96, 8, pp11-26. [2]Oviall, B.M. & McDougall, P.P.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5, 25(1), pp45-64. [3] Oviall, B.M. & McDougall, P.P. Global Start-ups: Entrepreneurs on a Worldwide S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5, 9(2), pp30-43. [4]Johanson, J. & Vahalne, J.E.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 Studies [J]. 1977, 12 (3), pp305-322. [5]Etemad, 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 Ground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 Overview [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04, 21(1), pp1. [6]汪岩桥. 论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模式[J]. 2005,Vol.44, No.2, pp135-137. [7]Sharon, A. & Barney J. How Entrepreneurial Firms Can Benefit from Alliances with Large Partner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1, Vol.15. No.1 pp145.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